据说身体的各个部分每七年生长更新一次,而知识技能每五年更新一次。不管是企业领导还是员工,如果不学习只吃老本,用不了五年就会被新技术、新知淘汰,技术领域更是如此。再看互联网领域,不用说五年了,每三年垂直市场的TOP排行都会有波动。
社会的快速发展,是我们无法改变的现实。从前车马慢,日子慢,耕地和住所不用换,当生存条件都被商业化,焦虑自然是要来的,赶不上时代的大潮,可能就面临被搁浅。
当知识的保质期被数字化以后,这焦虑更重了。所以怎么办?学!学更快、学更多、学更好、学更久......,在知识面前永远很饥渴,但学多少都感觉不解渴,好多人成为了学习的机器,包括我。
分享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
前阵子,刚好在看华与华的文章,对,就是帮得到设计新LOGO的,那个猫头鹰形象的创作公司。他们的文章特别开脑洞,华与华在品牌打造上的核心能力,是创造“超级符号”,利用具备传播力的品牌符号来传递品牌价值,推动销售。让我叹服的其中某篇文章把和企业对客销售的所有可能情况,几乎穷尽:
1、把东西卖出去
2、买的人多→就要知道的人多
3、一次卖很多
4、重复购买
5、重复且高频次购买
6、介绍别人买
7、出什么他都买
8、卖得贵
9、不买别人的
10、时间长,最好是基业长青
企业卖货VS学习
这企业销售和学习焦虑有什么关系?
试试看,玩个游戏呀,如果把“买/卖”字替换为“学”:
1、把课买回来学
2、很多人学
3、一次学很多(各种不同类型的课)
4、重复的学(反复学很多相似的课程)
5、重复且高频次的学(线上学加线下学、看书加买课)
6、介绍别人学
7、出什么都学
8、学费贵
9、不学别人的
10、学习时间长,最好是超级VIP
销售方和消费方,是利益的两面,销售方那么努力的卖,就是为了让消费者买买买。所以,当品牌有了足够的影响力,就能死死的把用户套牢,拥有一堆铁粉,如果铁粉失智,就会变成脑残粉。学习爱好者也一样,沉浸在学的状态中难以自拔,就会被知识商奴役。
只要认可品牌价值,就会不停的进行品牌消费;
只要认同学习价值,就会不停的进行知识消费;
这逻辑,何其相似!尽管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如此魔性的品牌,但盲从的学习者似乎比比皆是,毕竟完美品牌的打造只限于想象中,但是知识的价值却是那么毋庸置疑,以至于迷失。
就不应该有知识焦虑
知识焦虑病是这个时代的全民病症,我从来也不觉得这焦虑是谁制造出来的,所谓的“知识商人”只不过是勾起了大家心底里本来就有的不安而已。所以,其实不存在知识焦虑,生存与发展的焦虑而已,知识被包装为一种很重要的解药,我们就信了。
怪只怪,我们用了错误的方式来填补不安,这才导致了迷失!
知识,当然是一种解药,但不是特效药。
不管学习知识还是学习技能,最现实的还是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加强对生活的把控感,有能力跟上或是领先于时代,更有能力在未来发展中占得一席之地。
信息化某种程度上加速了人的无能,机器会代替人,在机器将要占领的领域不停的追赶是没用的;
在需要人的地方,信息化也会放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优势差距,拥有学习天赋的人,懂得借助工具的人,能将原本的一倍差距拉大为十倍;
更努力的学习越来越无法等于更强的竞争力,这已经是事实。马再努力的练习也跑不过汽车,但是有些马知道自己可以成为草原上最帅气的网红马,有些马可以加入马术队,还有些马可以成为戏里的配角。
不是所有马都需要以不停奔跑为生
帅气的马,不适合进入马术队;
聪明的马,只当拍照道具就很可惜;
所以,除了不停学习
更应该首先搞明白的是
你是谁(拥有什么天赋)?
要去哪里(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说这两个问题在上一辈那是无中生有、多此一举的追求,在如今的快时代,这些问题可能就是生存必需品了。
除了马不停蹄的学学学
更值得慢下来想一想
什么是你自己可以仰仗的,别人拿不走的天赋
可以如何带着这些天赋让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时候
慢一点
比较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