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庄子之楚,见空髑(dú)髅,髐(xiāo)然有形,撽(qiào)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
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lǘ)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矉(pín)蹙(cù)頞(è)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
子贡下席而问曰:“小子敢问,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邪?”
孔子曰:“善哉汝问!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zhǔ)小者不可以怀大,绠(gěng)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
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则惑,人惑则死。
且女独不闻邪?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shānɡ)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luán),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鳅䱔(tiáo),随行列而止,委蛇而处。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譊(náo)譊为乎!
《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
列子行,食于道从,见百岁髑髅,攓(qiān)蓬而指之曰:“唯予与汝知而未尝死,未尝生也。若果养乎?予果欢乎?”
种有几,得水则为㡭(jì),得水土之际则为蛙蠙(pín)之衣,生于陵屯则为陵舄(xì),陵舄得郁栖则为乌足。乌足之根为蛴(qí)螬(cáo),其叶为胡蝶。胡蝶胥也化而为虫,生于灶下,其状若脱,其名为鸲(qú)掇(duō)。鸲掇千日为鸟,其名为乾馀骨。
乾馀骨之沫为斯弥。斯弥为食醯(xī)。颐辂(lù)生乎食醯,黄軦(kuàng)生乎九猷(yóu),瞀芮(màoruì)生乎腐蠸(quán),羊奚比乎不箰(sǔn)。久竹生青宁,青宁生程,程生马,马生人,人又反入于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十行采集:
1.百年之后,又从何而起?生之过客,死归尘土,后人又谁论之!如此而已。唯有生时坦荡,死时自然悠哉也!
2.做事的方式方法不对,不仅无法以达心愿,反其身形不保。
3.万物是一个无穷生化过程。由于其所遭遇之环境条件不同,发生千变万化,而成千差万别之物。
4.道家认为万物的生灭变化过程含有某种不灭的因素,就是这个“机”。
5.天地自然万物,物物相连,彼此依托,这些生物以自化,无穷无尽。所以人也一样,生生死死,顺其自然,生亦何欢,死亦足乐,何惧之有?这就是《庄子》的“自化为乐”。
6.试图摆脱社会、自我的束缚所造成的人生困境,进入一种超脱任何对立面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这正是庄子人生哲学的基本方向。
一行精华: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于实,义设于适。
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触动,反思,改变: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强求与他人一样,必定是自寻烦恼。管理上也是如此,应该用人所长。所谓的补短板,其实也是用人所短导致的后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