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家了

作者: Emily要加油 | 来源:发表于2017-03-11 22:07 被阅读0次

    1. 

    “如果你想家了,实在太想,就请你打开一本书。你知道的,爸爸有一句格言:读书就是回家!”这是麦家在《致信儿子》中的话。他告诉儿子:“让书带你回家,让书安你的心,让书去练你的翅膀。”

    看着这封饱含深情的信,听着麦家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我的眼泪也禁不住留下来。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为了梦想和未来,离开安全、温暖的家,一路风尘仆仆、不远万里来到大洋彼岸,忍受着时差的困扰,一个人东奔西跑,报道、注册,搞定房子和晚饭。我开始想:夜深人静了,当他坐在床边,读着这封信的时候,心里会泛起怎样的波澜和思念?

    换做是我,这封洒满温柔灯光的家信,又会带给我什么样的思绪呢?

    温暖,感动,思念?或许都有。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读过家信,但这些感情对我来说都不陌生,它们甚至是我的好朋友。

    2.

    “如果你想家了,就自己买点好吃的。胃满足了,心里就不那么难受了。”这是妈妈经常和我说的话。

    从我初中离家上学开始,这句话她不知道说了多少遍,而我也总会在想家的时候,买上美味的食物,在满足中稍稍缓解对她和爸爸的思念。我每次放假回家,她都会变着花样做很多好吃的,生怕我在外面苛待自己。每次饭前,我都会喊:“太饱了,这顿不用做我的饭啦!”,但等饭菜上桌后,妈妈说一点也没见我少吃。等到假期结束时,她总是把我的背包塞得爆满,要是我说拿两个苹果留着路上解渴,她总会洗至少6个,然后忽悠我都带上。

    她常常自责说自己没有太多文化,不懂得很多大道理,在和学习、工作相关的很多事情上无法给我出很好的主意。她说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手放开,让我去更大的地方自由地飞翔,而她和爸爸就一直在我背后默默地支持。我在外求学和工作的时候,她总是说:“如果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就和我说。我虽然懂得不多,但做个聆听者还是够格的,我也可以安慰安慰你。”听到她说这句话,我再难过,也就变得释怀了。

    妈妈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我在哪个城市,她就会每天晚上7:30准时收看那个城市的天气预报。然后时不时地告诉我,记得加衣、带伞等。我老笑她,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手机上都有未来七天的预报了,还用得着天天守着电视机看天气吗?而且我都是成人了,不用再把我当小孩了。她总是笑笑,说我不懂,看到了我所在地方的天气之后,她才会觉得安心。

    3.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姥姥。舅舅在南宁当兵时,她每天看完我们省的天气预报后,必须要等着看南宁的,不然不让换台。后来舅舅被调到日照,和我们同一个省份了,她就看完中央台的天气预报,然后立马换到齐鲁台,看省内各个城市的预报。对遥控器不熟悉的她,只会在一频道和齐鲁频道之间切换自如。她告诉我们,不知道为啥,孩子在哪个城市,自己就控制不住地想关心和那个城市有关的一切事情,哪怕只是天气预报。“如果你想家了,就经常往家里打个电话!”姥姥总是这样跟舅舅说。

    4.

    如果你想家了,“就多读书”,“就多吃点”,“就常回来看看”,“就多打电话”,“就和朋友出去散散心”,“……”。同样的问题,不同的父母肯定会给出不同的回答。虽然他们表达爱意的方式不同,情感却一样深厚。

    父母把浓浓的、炙热的情感浓缩成一句句简短又质朴的话,送给在外拼搏的我们。他们总是说,心所在的地方,就是家。其实从这个角度想,在外打拼的我们就是父母的心之所在,是他们的“家”啊!他们又何尝不是常常思念远在他乡的“家”?

    面对时时“想家”的父母,我们又该说点什么,做点什么?

    如果是我,我就告诉他们:“我会经常在你们眼前晃悠,没机会让你们想‘家’。”我会拼命把自己在外的生活和他们分享。我要变成他们的眼睛,带他们去看我去过的地方,欣赏过的风景;我要变成他们的耳朵,带他们去听我喜欢的歌;我还要变成他们的嘴巴,带他们去品尝我吃过的美食;我要变成他们的“父母”,耐心温柔地对待他们,不让他们受任何伤害……

    如果父母想“家”了,你打算怎么做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你想家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xa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