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一:孩子学习不用心,靠默念“是亲生的”来压制自己的洪荒之力?
情景二:孩子不听话,揍到他听话?
情景三:孩子发脾气,用更大的坏脾气来压制他?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不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可能真的会让自己情绪崩溃的事情。
那我们怎么办?好家长是不是就一味忍着自己的脾气呢?
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老师说: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到痛苦,那你的方法一定用错了。
找到方法,找到情绪背后的原因,我们会建立更健康更亲密的亲子关系。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控习惯》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1.我就是一个能理解孩子的家长
两个人同时戒烟,在别人敬烟时,一个跟说:对不起,我正在戒烟。另一个说:对不起,我不抽烟。结果,前一个人戒烟后又复吸了,后一个成功戒烟。
从这个故事看来对自我的定位非常重要。第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吸烟者,只不过现在进行的活动叫戒烟。第二个人则认为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不吸烟的人。所以有不同的结果也很正常。
我们经常告诉自己,孩子做错了,我需要发脾气,但现在我在忍着,迟早有一天会忍不住,引来的可能是更大程度的爆发。
而我们把自己就定位成一个能理解孩子的人的时候,我们控制自己情绪的难度就骤减。毕竟孩子犯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了。
2.每天改变一点
想要改变不是一日之功,而是日日之功。每天让自己改变一点,每天理解孩子一点,日积月累,孩子会感受到我们的变化,最终孩子也有变化。
切忌急功近利,今天改变明天就要收到效果,如果没效果就说明方法错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发生质的飞跃,一定是需要量的积累的。
3.父母也要发泄掉自己的坏情绪
在回家以前就把自己的坏情绪发泄掉,以免殃及池鱼,让孩子为你工作中的坏情绪买单。我们提倡:回家就专心做孩子的父母。
中国人提倡隐忍,事实上,一味的忍耐会对身心都不好。找到自己发泄情绪的途径,让我呢们的身心更加健康。
4.允许孩子犯错,找到犯错背后的原因
孩子做事情一定有自己的原因,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否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不能真正收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