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春大学生活教育
当年不务正业的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当年不务正业的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作者: 文心说 | 来源:发表于2017-02-23 00:22 被阅读385次

    文字/ 文心说

    图片/ 来源于网络

    -1-

    小时候,我很喜欢看书。

    一次,我跟着爸妈去参加同学聚会。一个胡子拉碴的叔叔问我们这群小孩子:“你们以后想做什么呀?”

    “我想当科学家!” 男孩的爸爸自豪地摸了摸儿子的头。

    “我想当医生,为别人治病。” 真棒!大家纷纷夸赞这个小女孩。

    “我想当警察,消灭坏人。” 男孩的妈妈在一旁竖起了大拇指。

    “你呢?” 胡子叔叔笑眯眯地问我。

    我抬起头,瞥了妈妈一眼。

    “她想当作家。” 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上,揉了揉我的头发。

    叔叔阿姨们笑了。

    “真是个小才女啊!” 笑得最大声的那个阿姨冲着我说。

    我不知道他们在笑什么。可我再也没说过,我想当一名作家。渐渐地,我好像也没那么想当作家了。

    -2-

    我曾经很反感大人们口中“不务正业”这个词。我问他们,什么是正业呢?他们告诉我,现在,学习就是你的正业。

    我也曾试着争辩,可后来我发现,身边的朋友们,也开始用上了这个词。

    小学的时候,大家说阿腾是个不务正业的人,因为他喜欢武术、喜欢功夫。

    我说:“阿南还一天到晚跑出去游泳呢,你们怎么不说他不务正业?”

    “人家可是拿了奖的,拿了奖的人会被最好的初中特招。”

    我想了想,好像也有点道理。

    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市里最好的高中开设了武术特长生,阿腾凭借着他那一身好功夫被特招。后来,再也没有人说阿腾不务正业。甚至有家长逼着孩子去学武术。

    原来,除了学习以外,可以作为特长的,也叫正业。

    这样看来,Tina就是个不务正业的人了。初中时的她喜欢研究化妆品,喜欢照相,喜欢写一些没人看得懂的小诗。

    老师对她说:“你这么聪明,要是把劲用在学习上,一定很有出息。”

    Tina依旧我行我素,不过,现在的她,很有出息。

    高中时,Tina独自一人去了美国。经历了一段漫长的适应期,她开始在那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充分释放自己的天性,做了一切想做的事情。

    如今的她,在藤校修读双学位,兼职摄影师,偶然写写诗歌、赚赚稿费。

    老师、家长们说,看看Tina,多有出息。

    可当年同样不务正业的Ann,也许是没有Tina那般殷实的家境和开明的父母,听话地选择了那个自己并不喜欢的有前途的好专业,现在,正考虑转专业读研。

    -3-

    我以为,时代在变化,人们的观念也该变了。

    大一假期参加了一个业内评价颇高的NGO组织的夏令营,主要为内地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提供素质教育课程。我们不教语数英、不教应试技巧,教的是文化、艺术、合作、领导力、生涯规划等综合课程。

    学生们很喜欢。

    第一天见面时,大家都很拘谨。平日里成绩不太好的那些学生,从来不举手发言。渐渐地,孩子们发现,他们虽然数学不好,却热爱演讲;虽然语文不好,却擅长画画;虽然读不进书,篮球却打得很好。他们变得活跃起来,自信起来。

    中段家长会上,我们欣喜地向家长们展示孩子们的学习成果。

    一位家长听完以后站起来发言,他简单地肯定了一下我们的教学成果,紧接着提出了一长串质疑:“你们都是名牌大学的学生,我想知道,你们小时候,受过这些教育吗?上过这些课吗?我知道这些课有用,我看到我的孩子变得开朗了。可是,我们家长还是希望你们能多多分享一些学习、考试技巧给孩子们。毕竟,我们这里的孩子很少能接触到你们这些大城市来的高材生。”

    我们站在讲台边,哑然失笑。

    “我想问一句,这些天来,您的孩子快乐吗?” 一旁的队友阿玥打破了沉默。

    “快乐啊,很快乐!她喜欢唱歌,每天回来就唱。”

    “那为什么就不能学唱歌呢?”

    “唱歌有什么用呢?光唱歌能上北大清华吗?还不是不务正业。你是北大来的,我希望你能多教点学习方法给我孩子。”

    家长们纷纷点头。

    阿玥沉默了。

    不务正业这四个字,像一把利剑,刺在我们每个人心上。

    “所以我们教的这一切,都是不务正业咯?” 散会后,阿玥小声嘀咕。

    我耸耸肩,没说话。

    -4-

    前不久看到朋友圈里转发的 “芬兰取消分科教学” 的消息,一阵激动。尽管后来被辟谣,说并没有取消学科,只是进行了phenomenon-based project studies,直译就是“基于现象的项目学习”,但这样的学习方式其实也打破了传统科目,涵盖多方面知识。

    这条新闻引发了一阵对于 “分科教育” 的讨论。可惜,讨论声并不大。因为我们都知道,这种教育形式,还会长久存在下去。

    美国教育学家艾斯纳(Eisner)曾在著作《教育想象:学校课程的设计与评鉴》中提出过** “空无课程”(Null Curriculum),指的是学校未曾教授的内容**。

    他认为这包含两方面内容——认知与学科。

    为什么LGBT话题不能在课堂中讨论?

    读不好书的人才去学美术?

    一连串的问题,引发了很多学者的思考与讨论。

    -5-

    “我就不是读书的料。” 说这句话的人,有多少是带着自暴自弃的态度?

    分课教育下的我们觉得,学不好传统科目,就不是读书的料。

    妈妈打电话说,她朋友江阿姨的儿子阿明快中考了,阿姨特别紧张。

    这将是阿明的第二次中考,如果依旧考不上,就别读高中了。

    妈妈悄悄跟我说,她不明白,为什么江阿姨就是不肯送阿明去学厨。

    阿明就是个厨师胚子。三岁拿着刀站在灶台上切菜。小学时常常嫌弃妈妈做菜不好吃而自己跑去做一顿。平时看电视只看美食节目。他曾多次跟爸妈说,自己想学厨。

    江阿姨不肯,说那是不务正业。

    “唉,他就不是个读书的料。” 江阿姨在电话里叹气。

    我却很想问问她,到底什么是正业?

    我是文心,正在不务正业地码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年不务正业的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cv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