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之旅成长励志散文
成年人的“自我”行为,与儿时有着怎样的关联?

成年人的“自我”行为,与儿时有着怎样的关联?

作者: 钰晨成长手记 | 来源:发表于2019-06-13 19:23 被阅读3次

    你是否会劝自己“不是我不够用心,而是我的工作真的忙到昏天黑地,以至于我一个整天都没有时间给妻子打一通电话”?

    你是否认为孩子的成长阶段足够长,所以你就算是在家打打游戏,也不会错过孩子的成长?

    你是否认定你现在有一份工作,就意味着哪怕你没有付出足够多的努力,也不会失去工作的机会或是即便失去这份工作,寻找下一份工作也不会太难?

    你是否认为你不论多大,永远都可以在父母面前任性,不论行为或思想,都可以毫无顾忌地做个孩子?

    你是否认为该做什么不那么重要,而想做什么才会指引你过上你想要的人生?

    你是否认为你的能力可以胜任某项你从没做过的、且有着一定难度的工作?

    对于以上问题,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可以说你的“自我”已经在发挥这重要作用了。

    当然自我还有很多重要表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状况:

    ●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思考力欠缺,无法进行思考后再做决策,而事情结束后很多时候又会产生后悔的念头,会质疑自己曾经的决策;

    ● 对于很多应该做的事情,常常会问“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我一定要做这些”,接着就会出现“我就是不做,你能拿我怎么样”的行为表现,也就是行为上有意拖延,但认知却不在线

    ● 无法换位思考,但却常常向他人索要理解和关心,在意自己的感受永远大于在意其他人;

    ● 被动,自我怀疑,自我否定,面对挑战和新鲜事物常常会选择放弃,相对地,就是缺乏主动性,对很多事情都无法真正参与其中,做起有难度的事情会偏向浮于表面,做起简单的事情会重复地不停地做,以此来展现自己的完美之处;

    ● 常常会极力通过证明自己去寻求他人的认同,并以此为目标。对于自我认同及价值感常常不会多加关注;

    ● 认为世界就是非黑即白的,凡事都有对错之分,分别心会很重,并且当自己被纠缠在一些“争辩”中时,他们一定会想办法去证明别人是错的,以便于有人为错误的行为承担,但这个人一定不能是自己

    为什么很多成年人都会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

    很多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其实就是在追求那个童年时期(通常是6岁以下)没得到的“自我”而已。比如一个孩子在成长环境很单一(只有家庭)的情况下,父母是孩子的全世界,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给予的爱、安全感、以及他们对家庭环境的归属感。

    a) 我到底该怎么做?

    比如孩子在拿起一块积木放在嘴里咬的时候,其实是在感受积木的材质、抓在手里的握感、软硬程度以及是否可食用等等,这正是孩子在搭建他的认知体系,也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学习和“工作”的过程。

    绝大多数父母会按照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告诉一个不知道对错的孩子“积木不能吃,如果你再吃它,那我就要打你了”。(认知是最底层的逻辑,而这种“如果...那么...”的句式已经出现因果关系了,家长这样的行为已经使孩子的认知结构出现混乱了)

    如此一来,孩子原本正在构建的认知体系就会被破坏,求知欲、探索的能力、专注力、学习力及对工作的渴望程度都会相继下降,并且这样的例子充满了孩子们的生活,家长用行为和斥责的语言向孩子传递的信息是“在这个家里,你可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只是这时候孩子对于很多事情都是不知道对错的,那么一个不知道对错、没有认知力的孩子,会在这个单一的环境下变得“很乖”,但内心是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的。

    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孩子在父母面前不敢展现自我,因为会被批评,而家在孩子心中也不再是家的概念,因为这个家不容许他们做自己。

    b) 离开家好像也没那么恐惧哦

    这样的孩子在长到3岁以后,也就是进入幼儿园,会开始在外面结交小伙伴,有了家以外的环境,孩子会开始变得活泼,但这会成为家长眼中的“不听话、淘气”。孩子回到家后,若是做了什么惹父母生气的事情还是会被批评,还有可能会批评得更凶。

    3到6岁这个阶段,对孩子来说是面对学习环境的一个过度,幼儿园可以说是很好的一个过渡期,他们会认识父母以外的一部分世界,也许这个时候孩子会开始出现一些淘气的表现,但此时他的专注力、兴趣也会慢慢显现出来,而这时候家长若是不理解孩子的某些举动,很有可能会导致他的专注力、学习力被破坏。

    随着孩子慢慢进入学生时期,在家庭以外的环境中时间越久,相对自由的空间就会越大,自我也会慢慢开始释放,这时他们才会开始真正做出一些决策,比如人际交往、对学科的偏好、对兴趣的深入选择等等。

    c) 我什么时候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人在没有归属感的情况下,自我无法得到释放,于是在脱离家庭环境、又不具备决策力的时候,这些孩子往往会去试着做一些决策,但此时的他们是不懂承担的。只是想通过自己做或不做什么来满足一些“自我”而已,这也就是今天的很多成年人“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因。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容易被忽视,其实孩子的感知能力是极强的,而当一个孩子来到世上,却没感受到爱、安全感和归属感时,他们就会在脱离家庭环境之后不管不顾的去找寻这些东西。

    并且在人们成长时期没有感受到这几项重要的感觉时,他们是无法对他人给予这些东西的。

    小结

    那么现在我们知道了成年人的自我来自于童年时期没有感受到爱、安全感和归属感,家是必须要为家人提供这几样东西的,缺一不可哦!

    其实对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来讲,不该做的事情都不是什么大事,尽量去满足孩子就好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是需要过程的,家长往往希望的是孩子生下来就可以把很多事情做“对”,这是反逻辑、反常理的。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如果得到满足,他们的责任心、自尊、自信、认知、逻辑都会逐渐发展成熟。

    而这个阶段没得到自我满足的孩子,很有可能在成年后还在寻找自我,而成年后人们接触的世界有多复杂是我们无法预估的,而这个时候再去做一些不该做的事,很可能会酿成大错。

    当我们对什么是“自我”有了一定的了解时,就不至于过度苛责自己及他人的自我行为,很多时候我们对于真相的不了解会导致我们无法与自己和解,甚至对他人很多行为也无法理解。

    对于成年人的行为多了一份了解和理解,做事情时自然会增添一点共情及宽容;同时对于育儿方面,建议家长朋友们可以读一读关于育儿方面的畅销书,比如《正面管教》《爱和自由》等,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重新认识一下这个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年人的“自我”行为,与儿时有着怎样的关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oh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