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1993年8月,巴以秘密签署了《奥斯陆协议》。巴解组织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宣布放弃对犹太国使用武力。
以色列则承认巴解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代表,允许阿拉法特和他的数十万名战士从国外回到约旦河西岸和加沙。
2.1994年10月,以色列和约旦签订和平协议。约旦国王侯赛因宣布放弃约旦河西岸的主权。这样,以色列先后同埃及和约旦实现了和平。
3.伊扎克·拉宾宣称:“我们将像没有恐怖袭击一样继续和平进程,并像没有和平进程一样打击恐怖主义。”
1995年11月4日,拉宾在特拉维夫举行的一次大规模和平集会上遇刺身亡。
4.几十年来,以色列左翼人士提倡“土地换和平”原则,他们坚信,只要以色列交还1967年占领的大部分土地,巴勒斯坦人就会和以色列人实现和平。
5.只要巴以和谈继续拖延下去,国际社会便认为阿拉法特在追求和平。一旦签订和平协议,国际社会就会期待他治理这个新成立的国家。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发现阿拉法特根本不愿意迈出这一步。
6.2000年9月28日,阿里埃勒·沙龙访问圣殿山,随后发生了持续了四年之久的“第二次因提法达”抵抗运动。
7.2002年9月,以色列政府决定修建隔离墙,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领土隔离开。隔离墙耗时5年建成,长达480英里。
8.以色列北部需要应对的激进组织是真主党,西南部是哈马斯。这两个激进组织都试图消灭以色列,攻击以色列平民,不断向边境附近的人口密集区域发射火箭弹。
9.为了削弱真主党的实力,以色列国防军攻击了真主党的军事目标和黎巴嫩的民用设施,这次激烈冲突后来称为第二次黎巴嫩战争。在联合国的施压和调停下,以色列被迫接受停火。
10.很多以色列人意识到,以色列无法在这些短暂战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不管是同黎巴嫩的真主党还是同加沙的哈马斯,双方都没有获得任何战略成果。
真主党和哈马斯无法让以色列投降、撤军,无法改变以色列的政策;以色列也无法摧毁这些激进组织的网络,更无法确保他们不会再次对以色列发动袭击。
一行精华:
1993年8月,巴以秘密签署了《奥斯陆协议》。巴解组织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宣布放弃对犹太国使用武力。
2000年9月28日,阿里埃勒·沙龙访问圣殿山,随后发生了持续了四年之久的“第二次因提法达”抵抗运动。
触动,反思,改变:
《奥斯陆协议》就是纸上谈兵,签署协议者根本就没有能力去履行协议,因为这将动摇乃至消除巴解组织存在的根基。这个协议已经变成参与各方的政治作秀与政治资本。
而以色列方面,战争已经变成了大炮打蚊子的鸡肋选择,除了可以宣泄愤怒情绪之外,根本没有其他作用,反而会更加激化巴以冲突。
看起来巴以和平进程已经进入死胡同,和谈不可能有任何实质性决议或进展;恐怖袭击与局部战争的一报还一报只能增加双方人员的无辜伤亡;再加上美、苏、欧等国际政治权力的各极,都打着自己的小九九,有意无意地纵容双方的对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