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人如想成为无趣的空心人,活在虚幻与封闭的世界中,就去媚俗。
所谓的媚俗,就是未经过深思熟虑,反复对比,几乎是无条件地迎合社会流行的观点,每次选择都站在人多势众那边,而不是站在公理、是非、天道、人性和审美一边。
2
媚俗容易使成为非人,让人像是被格式化过,清空青葱岁月中曾经的朝气蓬勃、有无限发展道路与可能性的自己,沦为某种类型群体的复制品。
媚俗表现为缺乏独立思考与判断,唯大多数人的思想与偏好为拜,媚俗者的头脑像极了“陈腐思想的跑马场”,用量身打造的马蹄作践科学与理性的植被。
在媚俗的氛围下,通往真知的严肃思考被拒之门外,然后自我废除创造与发明的武功。
当媚俗成为风气,社会生机与活力尽失,人们言行千篇一律,生产力的提升中止,思想与科技进步原地踏步甚至逆转。
3
媚俗是潜伏在人心深处的病毒,是人类各个历史上较为普遍的现象,只是在特定时代,它发作与感染的范围更广,影响更为深远。
比如欧洲中世纪,在旧教操控一切的媚俗氛围下,宣传日心说的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伽利略被宗教裁判所定罪,塞尔维特死在日内瓦。在欧洲启蒙时代,主张机械唯物论的拉美特利被迫逃亡终生,宣传无神论的狄德罗被法庭关押。因为媚俗,即使在法国大革命那样的变革时代,也有化学家拉瓦锡被送上断头台。至于在纳粹主义狂热的年代,更有传记作家茨威格服毒自杀,全世界上亿人死于战火。在上世纪国内那场需要人人表忠心,全社会狂热横扫封资修,实质是文盲学渣们发泄嫉妒心,扑杀优秀者的劫难中,XX主席死无认证,老舍投身太平湖,巴金住牛棚,严凤英被开膛,张志新遭割喉枪杀。同样是因为媚俗,古今中外的许多追求自由独立的女性,因为所谓的生活作风问题,被冠以风骚荡妇的罪名,连居里夫人也包括在内。
4
人类历史上思想百花齐放的轴心时代过后,科学刚刚开始萌芽,社会还处于前蒙昧时期,宗教在大部分地区被视为至高无上,操控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宗教媚俗成了社会主流。但当后来科学长成参天大树,在社会上生根开花结果,以至于覆盖到人类生活方方面面,宗教随之式微后,不容质疑的无神论又反过来取代宗教,沦为新的现代媚俗。
5
每当以随大流、“人多即为真理”为特征的媚俗像病毒般浸润在社会的每个角落,人们便小心谨慎或者是心安理得,不再对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进行反思与质疑,停止了独立思考活动,这似乎可以省去懒惰者的精神与体力消耗,但长此以往,媚俗造成的以下危害不可低估:
对于个体来说,媚俗使人头脑僵化,精神空洞,体质羸弱,缺乏自我思考、判断与选择能力,这样的人不能替自己命运承担职责。当遇到重大问题,被媚俗束缚思想的人,常常需要靠家长和权力替自己决策,同时需要依赖权力的施舍才能生存,使人沦为行动上的侏儒,精神上的巨婴甚至奴才。
对于群体来说,媚俗招致从众效应和羊群效应,使得个体能够借着集体利益的名义发泄人性中的邪恶,当这样的群体犯下或走向错误时,没有相反的意见对其进行必要的提醒和纠错,结果小则社会失去改革发展的方向与目标,经济发展减速或原地踏步,大则暴力成为真理,法治被任意践踏,背信弃义、巧取豪夺与坑蒙拐骗成风,社会沦为毫无良知与人性的角斗场。
不管之于个体还是群体,媚俗的共同后果大概率陷入“人多即是真理”的迷失,颠倒人世间的是非判断标准,更是沾污了真理检验标准,容易使世界沦为被多数人的情感与偏见所主宰,是非善恶不分的肉弱强食的丛林世界。
6
媚俗可能一时会给予人们省时省力的错觉,否则就不会有它的立足之地,也出于这个原因,每个人或多或少会有媚俗的心态与言行。
世界上鲜有事事自己决断,听命于内心声音而行动的人。媚俗的好处是使得思想与行为懒惰的人可以随时搭乘公共便车。
媚俗和是否实行市场经济没有太大关系,因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合作共赢”,合作共赢就是具有独立个性、偏好与主张的个体与个体之间高效的交往与交流方式,这种交往与交流本身不会带来媚俗,只是要求人能够换位思考,言行能够顾及到他人的需求与偏好。
同时市场经济又相信“主观价值论”,于是必然尊重具有独立个性的人的价值判断与偏好,至于媚俗的起因就是出于精神与身体的懒惰,抱有不劳而获或者少劳而获的期许,还有就是为了获得虚幻的安全感与归属感,以致于有人愿意无条件地放弃自我,去迎合那些数量上占据优势的人群。
7
社会流行的观点或多数人的思想并非全是谬误,它们也有许多正确的时候,但是如果一个人不加深思地一味迎合与接受,处处媚俗,则无异于丧失掉是非分辨的主权以及大部分自我,使自己沦为许多错误的流行思潮的复读机和机器人,成为迎风低头摇摆、东倒西歪的芦苇。
患有严重媚俗症的人大概率无真心朋友,因为与他交往的人,会经常搞不懂是在跟一个有血有肉的活人真人交流与合作,还是在与风向随时变化的流行观念与假人打交道,从而感到晕头转向无所适从。
患有严重媚俗症的人也大概率无真正的朋友,更是因为他们像极了宫廷中的丫鬟和太监,丫鬟和太监们一般只有立场,不讲是非,随时随地可以为了立场而转向,为了一己私利出卖自己或邻人。他们吃着主人的饭,供主人随意呵斥与差遣。并且丫鬟和丫鬟、太监和太监之间都是知根知底,十分明白彼此的人格以及需求的那些东西,又怎么会有真正的尊重与友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