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终于读完了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集《老人与海》。
小说很精彩,不但文本简洁,而且寓意深刻,但阅读体验总体来说有点儿压抑。这本短篇小说集再加上之前读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好像每一篇都在讨论与死有关的内容。
本来想继续读《永别了,武器》,这也是海明威比较著名的一篇长篇小说。看简介,是以一战为背景的,估计还是揭露战争的荒唐和残酷的。所以暂时不想看了,准备换个内容。这个留着以后有兴趣了再说吧,也许会有缘。
于是,就把读完的《老人与海》放回书柜,想再找一本新书。可拿起哪一本都觉得没什么兴趣,反而那部摆在书柜上层显眼位置的大部头《往事与随想》却总是钩着我的目光,索性就是它了。
这部书以前曾经读过,可惜第一本没读完就因故中断了。本人有个毛病,如果哪本书没读完,就好像有个什么事老挂在心上,怎么也放不下。今天重新开始阅读这部巨著也算完成一桩未了的心事。
《往事与回想》是俄国思想家、作家、革命家赫尔岑的长篇回忆录,总共厚厚的三大本,分上中下三册,将近1900页。不用说,这又将是一次持续时间较长的阅读之旅,希望这一次能顺利读完。
我手里的这部《往事与随想》是由项星耀翻译,后浪文学出品,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厚重感。
豆瓣推荐语把这部书定义为一部心灵巨著,是赫尔岑用血和泪写成的回忆录。称赞它为“俄国文学的伟大纪念碑”,赫尔岑则能“在历史激流中把握命运,伸张人的善与自由”。读者评分达到9.3分,其阅读价值还是毋庸置疑的。
赫尔岑出身于一个俄罗斯老贵族家庭,“赫尔岑”的意思是“心爱的儿子”。如果了解到他出生时父亲已经四十五岁,就不难理解给他取这个名字的用意了。
赫尔岑母亲是在十六岁时跟父亲私奔出来的,之后他们也一直没有办理结婚手续。所以,赫尔岑便被看做私生子,不能继承父亲的姓氏,赫尔岑便成了他的姓。
赫尔岑的笔名是“伊斯坎德尔”,这是他的原名亚历山大的阿拉伯语音译名,与现在俄罗斯那款著名的导弹同名,这一点令我印象深刻,一下子就记住了。
译者项星耀还介绍说,赫尔岑除了是革命家和思想家外,还是一位伟大的文体家。
在《往事与随想》中赫尔岑运用了很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它的语言是诗意的,有抒情独白,有书信,也有日记,既有描写自然风景的美丽篇章,也有逻辑严谨的论述。正在学习写作的人读这本书一定会有所收获。
我记得第一遍阅读时,就对赫尔岑笔下超然洒脱的三伯、放荡不羁胡作非为的二伯及生性怪僻与人落落寡合的父亲印象深刻。
赫尔岑阅历丰富,他笔下的人物也是形形色色,但每一个都生动形象,就如看电影般真实。
我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部书一定会陪伴着我度过无数个难忘的时刻。期待此次的阅读之旅是一次愉悦的非凡之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