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跟着甲骨文看雨水

跟着甲骨文看雨水

作者: 陶正之 | 来源:发表于2020-03-13 18:27 被阅读0次

    今天看甲骨文“雨”字,第一次发现原来“雨”字里面藏了一个“水”字。

    许慎可能早就发现了,他说雨的上面一横表示天,框框代表乌云密布,中间一竖带两点是“水淋其间”。

    以前看到《说文解字》的说解,以为理解了释文中的“水淋其间”的水当然是指雨水,今天细看甲骨文,才豁然明白——“水”字的字形赫然现身其中。由于篆书的“雨”字已经与“水”字相去甚远,所以许慎虽说“雨”字是“水从云下”,但是篆书字形上的“水”并不直观,不像甲骨文“雨”里的“水”是一目了然。

    由此可以证明,古圣先贤先发明水字,然后才把“雨”细分为“天上下来的水”——才发明“雨”字。

    甲骨文提醒我们,原来,雨就是“天水”啊。

    甘肃省有个叫“天水”的地方,据说是华夏始祖伏羲女娲的故乡。地名的由来也的确和“上天降水以救大旱”有关,看来是确凿的关于“雨为天水”的传说。

    今天我们来看“雨”。

    水是生命之源,“水”字作为《说文解字》的部首,衍生了四百多个汉字,“雨”却不在其中。

    因为雨,是不一样的水。它们是天上降临人间的“无根之水”。

    古代没有酸雨,空气也没有污染,古人认为雨水特别洁净,不缺水的人们也会收集雨水做提别的用途,比如煮药和泡茶。

    我要特别提一个字,霝。

    这个字现在很少见到,一般情况下,它的位置被“零”或者“淋”替代了。

    为什么我要特别提到霝字呢。因为古人有一个重要概念与它有关,它衍生出了“灵不灵”的“靈”字。

    古人的种植业缺乏灌溉系统,基本是望天收,特别希望风调雨顺。在缺水的时候,人们就是真正的“渴”望下雨了。当年的部落元首大祭司有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求雨”。

    各位,求雨“灵不灵”呢?

    有时候灵,有时候不灵。

    什么叫灵呢?

    如果求雨的仪式开始之后,上天果然降雨,求雨的人们都淋着雨了,就说明当场显灵了。

    靈字的起源,告诉我们,显灵就是有雨“零霖”。古人所谓“大旱之望甘霖也”。

    “零”特指余雨零星,“霖”本义是指三日之久的连阴雨;淋的本义是“山下水”,本来与雨无关,现在通常讲“淋雨”,变得和雨密切相关了。

    《说文解字》说“凡艸曰零,木曰落”。不论是“无边落木萧萧下”,还是“落英缤纷”,那落叶、落花都是如雨纷飞。

    雨落的“𩂣”(LUO)在甲骨文中是一个独立的字,字形可见雨中有一个脚印,源于“雨”加“各”,其中“夊”有“后至”之义,所以“各”字既表音又表意——雨落、花落皆有“后至”之义。有这个字形表示下落有个好处,说明雨迟早下来,不管慢来后来,来了就灵。

    甲骨文里我们可见三千年前检验真理的标准:祈雨雨𩂣才算靈验。用现代语言表述:不管什么咨询方案,落地才算灵验。

    祭祀祈雨,天雨降𩂣,众人霖雨,证明靈验。

    自然是云生雨,文字是雨生“雲”。这翻云覆雨的,现在云和雲统一了。这个“云”字简化的比较合理,云天生就是云游天际,多数不是积雨“雲”。

    曾闻歌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未尝听说“云中有点水做的雨”。云天生是薄命的,要么氤氲淡如烟,要么化身浓成雨——就像那仙女,身子一重就下降人间,落入凡尘。

    红楼梦说女子是水做的,恰巧暗合“仙女如雨”。不是说如雨之多,而是说如雨之美——飘在天上都是美的。雨的美是短暂的,比雪还短暂。

    诗人喜欢雪,也喜欢雨。

    雪就是落了地,梅且输她一片白。主席说过素裹的河山分外娇娆。

    雨,不一样。

    雨必须飘着。

    雨打芭蕉、雨霖铃,雨不落地最销魂,点点滴滴都能愁煞人。落了地就变了身份,不能再说自己是天水无根了。从此扎根凡尘,雨水就化作稀泥。

    雨,落地就回归了水。

    雨,天水,也还是水。

    云、雨、雪,是水永恒的轮回。

    变化才美。

    轮回才美。

    雨是绽放的,豪迈的时候天上雷电助威、空中风云造势,飞流直下如云山之瀑,川流不息如无岸之河。

    雨是自由的,婉约的时候柔似飘渺之雾、轻若花蕊之露,随风入夜如万马衔枚,云散风收如天公谢幕。

    古圣先贤说“雨以润之”。

    所以,我喜欢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着甲骨文看雨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as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