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有趣味的科普书。
这一类的书籍重在培养兴趣,引起人们对某一个领域的好奇,进而激发其继续阅读的欲望。
这样的书,就像素描,作者深入浅出的点出问题的来龙去脉,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个人物的大致轮廓。通过作者简明的梳理,我们就像跟随导游,轻松愉快的游玩了全过程。游玩后,我们会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大概的感性认识,脑海中也会略微留下一个导航地图,一个模糊的全貌印象。
例如:
《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
《文学是什么:看不见的文学》
《给大家写的西方美术史》
第二类书,某一领域的导读书。
这一类书可以说是综述性质的书籍,也有很多书籍可供选择。它们重在为读者梳理其领域的历史演进脉络,其特征是内容翔实,逻辑清晰,读起来同样津津有味,是对第一类书的极大补充,并且缺少了其戏虐的成分,多了更加严谨公正的态度。
当读者跟随作者完成了详细的梳理后,会对这个领域的杰出人物,以及其思想、作品都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当与人谈论其读书心得后,你也会如数家珍地说起很多代表人物,以及其代表名言 、思想理论、学术主张等等,但这些都还很浅显,你只能用一些书中词汇进行概括地表达,当谈到作者是如何具体论证的时候,你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例如:
《导读拉康》
《导读齐泽克》
《人格心理学40讲》
《语言学的邀请》
《大问题》
《经济学原理》
《艺术的故事》
《美的历程》
《詹森艺术史》
《哲学的历程》
《亲密关系》罗兰•米勒/丹尼尔•珀尔曼
《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导读哈贝马斯)
第三类书,某位思想家的具体作品。
当阅读到这个层次,说明前两类书籍铺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自我也了一定阅读量的积累,并且你不满足于各家的只言片语,你可能被某一学派或思想家的理论吸引,因此想要更加细致深入的了解其思想主张。这时,你就需要着手开始阅读这些作家具体的作品了。
这类书籍的特征是内容细致,作者会举大量例子来阐述论证一个具体的问题,又因为其逻辑连贯,思想深邃,读起来会有一定难度,需要花时间进行反复且缓慢的阅读消化。在阅读过程中,这一阶段是最重要的一环,不要担心自己会做无用功,此时的你正在借助这些思想家而建构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看法,自信也因此孕育而生。
例如:
《占有还是存在》弗洛姆
《爱的艺术》弗洛姆
《逃避自由》弗洛姆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卡伦•霍妮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齐格蒙特•鲍曼
《纯粹理性批判》康德
这整个三类书的阅读,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的过程,通过这一个递进的阅读过程,它会潜移默化的建构出你自己的三观。在这一过程中,你自我的独立人格也会因此而凸显出来,你会更加的善于思考,而不是流于大众,随波逐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