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的时候我主讲了《黄山奇石》一课,在讲这课之前,我们已在周一做了充分的研讨,但是在上完课之后,我还是感到了一些不足,特别是教学时间上的紧迫。
如何把一篇长长的课文讲的精炼?也成了我最近思考的话题。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我们在学习第一段的时候,除了知道黄山的地理位置,还要知道那里的景色秀丽神奇,最主要的是我们要注意“尤其”一个词,告诉了我们那里的怪石有趣极了。紧接着,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抓住“有趣”提纲挈领来写,那么都写了什么有趣呢?一个是他们石头的名字很有趣,还有就是石头的形状很有趣,紧抓住这两点,我们又可以发现:有些段落先写名称,再写形状,还有一些是先写形状,再说名称,让学生自己学习、体会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文中多次用到“好像”、“真像”。用这两个词,我们也可以练习来说话,看看这个石头像什么,你要怎么写?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精彩的口述,上升到小练笔,由小练笔落实语文要素。
通过读文学习,孩子们都知道了,文中用了很多的动词,还有形容词来描述石头的形状,所以把石头写得非常的生动形象,那么,我们结合课后的第三题就可以积累并选择几个词语,也来说说某处景物,这样把课后题融入语文要素中,在课堂中完美呈现,如此一来,我们就节省了很多的时间,而不用逐句逐段的去学习。把课堂归还给学生,真正实现生本课堂。
文中“陡峭”一词,不好理解。我便出示了一些陡峭的山的图片,让他们说一句话。能用上词语写一句话就可以了,不需要很多学生的参与,浪费了一点时间,因为有些词语本来就是需要意会的。
最后在课堂检测中,生字和句子再次呈现,这样反复训练重点。一堂课就紧凑了很多,也就更完美了。期待下一次我能讲出更精彩的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