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棉
大学之道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儒学文化,一直是本土文化的典型代表,传承了几千年,现在看风采依旧,他对人们的生活工作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四书五经里面,《大学》这一篇非常重要。《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
大学,我们来剖析一下大义。大字,上面是一横,下面一个人字,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人的大学问。学,就是修学,求知。所以它是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的大学问。什么样算是成功人士呢?在儒家学说里面,做到君子这种水平就可以了,做到有仁义。其实这个大是到顶了,它最大,最棒,最好。这样说,其实也是相对比较而言,有大就肯定有小咯,说你是小人,这也不是骂人,而是反映出一种客观的状态。那么人做到什么份上算是成其大呢?这个大不是年龄大就算大人了,而是指一个人的心灵,智慧,人格的圆满。成就圣人智慧这样的人,才能算是大人。这里圣人的说法,是泛指世间而言的。出世间,还有神仙,罗汉,辟支佛,菩萨,佛等等这些修为更高的人。所以我们在人世间,要按照人世间的标准来分析和看待问题。这种学问不是简单的学术,一所大学校,一门学科,那么简单。他的意义非常深广。在今天的社会里,就算你是大学毕业,研究生,博士生,你上过北大,清华,你也未必真正能够了解大学里面的深意,即便知道了,也未必能做到,这不是泼冷水,否定大家的书白读了,事实上读书只是看地图,而实践做到才能到达目的地,所以在比重上身教要大于言教。如果做不到,读再多的书还是喊口号而已。
大学,他强调人要达到一个至善圆满的境界,讲的是如何让我们一步一步成就圣贤的学问,他不是单纯的学术,而是有目标,有次第,有步骤的,怎么样成就圣贤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大学,不是简单的学问,而是让我们成就圣贤的大智慧。虽然大学的文字并不多,但内容博大精深。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内容。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短短两百多字,很透彻的讲明了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要走这样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该如何立身修德,明理行道,如何格物致知,了知真理实相,从而依照次第修正自身,不断完善自我的人格,臻达圆满,这样的大智慧。所谓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个明明德是什么意思,第一个明,就是告诉我们要整明白,弄清楚,这个“明德”到底是什么?有人说,他是光明正大的品德,也有人说,他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是我们的妙明真心,德性,本尊,如来藏,光明无碍,智慧圆满的德行。不管我们怎么理解,给他多少定义,都不能真实的表达他的含义,除非你臻达圣人的德行与智慧,你做到了,才算真明白。明德,这个明,是日月相合,日月是最基本的自然现象,万物的生长、运行的基本条件,他就代表着自然运行规律,法则。我们知道佛教有个概念,叫无明,无明就是不明白,才叫无明。那么破除无明,你就明白了,了知一切宇宙万物的真理实相。
德,德行,道德。这个德有广泛的意义,他是广义的。德,右边十四一心,我们说宇宙万物是生生不息,循环不止的,它也在遵循一个运行规律,就比如说我们的太阳系,可见的星体,都在围绕着一个圆心在运行,这个星体就是形成宇宙运行的一个结构,十四就代表这个组成,他们围绕着一个圆心,或者说中心,在不断的运转,这就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我们在看左边的双人旁,就是告诉我们要遵守宇宙的规律和法则,去实行,顺应这个法则去做,才是德。所以,离德则逆道。我们大致了解了,明德,是大道的规律,法则、本性的显现。要想修德,使自己的行为逐渐贴近道,首先须研究道的特性,懂得规律,才能在实践中把握规律,逐渐靠近宇宙本性。因此,我们无论认识某一事物,都要从道的角度去看,才能正确地认识这一事物。如果我们从自我的角度去看问题,用我们的分别心去看问题,以我为中心去看问题,都会有所偏差。那就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所以,大学教我们的道道,是非常深的,它进入一种实修实践的过程,真的是一种科学的实践精神。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怎么做呢?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亲民,就是亲近人民,与民同在,深入民心,服务于民,奉献于民,是通过实际的行动,做到济世度人,自觉觉他,这样的行为。止于至善,这个止,就是停止一切不符合大道自然规则的一切行为,心态,停止了这些不符合道的行为,才能正本清源,走正确的路,才能达到至善圆满的境界。“明德”、“亲民”、“至善”,是《大学》的三个纲领。大学的道,就是通过这三个纲领来展开的,“道”本是无相无形,无声无息,这个道如果不加以说明和描述,很难让人理解,因此,“德”依道显形,从无形的道中,生出有形的德,这个德就是规范,准则,人们有了这个准绳,方可依“德”行“道”。所以有德才合道,无德则逆道。当我们清楚了道的本来面目,知道了我们自性本心是什么样,那么你就知道了万事万物的实相,这也就是明明德,要达到的真实含义,真实面目认清了,你就会充满智慧,爱心,无私和奉献的精神,这时候我们就会去亲民爱众,以自觉来觉他,利益众生。“亲民”大部分的解释把当作“新民”,就是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让我们的百姓、人民,不断的提高觉悟,不断的改正旧的习气风貌,每天都有新的进步,提高。在社会,就是改良社会的风气、旧貌,不断的创新,积极,进取。这个亲民,就是一个明理后的实践行动,我们通过,明明德来了悟真理实相,懂得了人生真谛,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从而进阶到对众生的感恩与回馈,我们要深入民心,要真诚、真心的去爱护、服务众生,当我们用真诚心、爱心来回馈众生时,这时候他们能感受到我们的爱,慈悲,自然就会转变,与我们融为一体,那么这个社会,就会越来越祥和,人民就越来越安乐,明理,有觉悟,这就是大同世界的理想观念。这就是亲民行动,就是自觉觉他的实修,实践行为。我们有了利益众生的基础,就会增长我们的功德,智慧和慈悲,通过实际行动,我们把生命的真谛,意义展现出来,没有自我,只有奉献,这是生命价值的体现,当我们完全乐于奉献时,没有抱怨,很有嗔恨,没有嫉妒,没有贪嗔痴,这时我们的人格才会臻达完美,圆满。这就是“在止于至善”。所以我们来看,大学之道,简单嘛?非常的不简单。你弄懂了这么一句话,都受益无穷。我们可不要简单的看这么一句话,古人都是一字千言,看的不是文字表面,而是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丰富内涵,这是实践后的总结,感悟。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里就是讲次第,修正,达到目标的步骤。我们很多人都认为,他们是圣贤,我是凡人,没法比较,我们不要这么想,圣贤也是从凡人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没有谁天生就是圣贤的,都是需要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每个人都需要经历和成长。所以我们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灰心,谁都有可能成就圣贤,那么如何去做到,这里他说的就是方法。当我们了解了人生的真谛,知道了诸法实相,我们更清楚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就不会在向以前那样盲目的到处乱撞,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往哪里走,朝哪个方向去发展,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盲目没有目标,这个叫做“知止”。这个“止”就是我们知道自己生命的目标要往哪方面走了,这样就能够把我们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所以,我们有了目标和方向的时候,你的心是不是很坚定,不像以前那样盲目,觉得生命茫茫然,没有什么意思,是不是有这样的心路历程。这就是“知止而后有定”。因为我们有了目标,明确了方向,知道自己该要什么,怎么做去达到他,你的心是不是就定了,不在迷茫了,你的心会不会静下来!渐渐的会很平静,淡定。“静而后能安”,安就是安定,安住,安稳,我们的心静了,就不会急躁,盲目,而能守住一心一念,安住在当下。我们有了这种定力,做什么事情就不会盲目下结论,这个“安而后能虑”,就是有智慧的思考,观照,而不再是胡思乱想,茫茫然,也不是冲动。这是一种深思熟虑,有智慧的思考。“虑而后能得”,因为你有这种智慧的思考,奠定了正确的行为和出路,通过实践,用功,一步一脚印的耕耘,向理想目标迈进,自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以自然水到渠成——“虑而后能得”,这个“得”就是理想目标的实现。“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已。”这就好比说一棵树,有树根,有树干,有枝有叶,如果你想把树砍倒,你得去砍树根,而不是去砍枝叶,掌握了这个关键,你很快就能达到目的地。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知道每一步该如何推进,这样你就容易成功达到目的地了,也就是这里所说的则近道已。如果你没有头绪,不知道从哪里下手,那你什么时候能达到目的地呢?所以说,没有次第,没有步骤,没有方法的去盲修瞎练,可能一辈子也没什么出息。
大学,这里讲的都是心法要诀,快速成就自我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够遵循去实行,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践的话,很快就则近道矣,很快你就能够得道,有所成就。大学的道很深,不仅有目标,有方向,有方法,还教我们如何去做,怎么成就一番事业,成就圣人智慧。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把光明传递给别人,把真理分享给别人,把爱传递给别人,现在我们都说的热门话题,传递正能量。我们有这样的理想,目标,那怎么去实践,去做到呢?他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成其意者,先至其知,致知在格物。”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这个国,不一定非得是国家,也许是一个很大的团体,或者大到一个世界,你能把这个大的团体给治理好,让大家都和谐相处,才能德泽十方。那么你想治理好这个国家,容易么?不太容易,那我们怎么办呢?他都是有次第,有步骤的,让我们一步一步的来做到。他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国”跟“家”有单位大跟小的区别,国是千万个家组成,家是由个人或者多人组成。你想治理好,这个国家,这样大的一个团体,首先你得有德行,有福德力,有智慧,他告诉我们,想治理好国家,你得先有治理家庭,家族这样的能力,或者说经验,你得有这样的德行在。你能把自己的家庭,家族,处理的和谐幸福,才有可能上升到团体,国家。如果自己的家庭没搞好,怎么去治理国家呢?是不是这个道理。在家庭,你是一个父亲,就得爱护子女,教育孩子健康成长,你的言行举止,就是孩子的榜样,你心口不一,行为不端正,又怎么能教育还孩子呢?又怎么能和谐这个家庭呢?作为我们的父母,你用强硬的口吻,命令式的口气来管教孩子,你能得到他们的信服么?如果我们不能以德服人,不能用慈悲去感化孩子,我们就会处处体现不和谐,我们的家庭不和谐,你一家,她一家,就是大家,就是团体不和谐,在大范围,就是国家不和谐。是不是这样!我们一个人,如果你自身的修养不够,你的人格不健全,你就不能够散发出那种慈祥,那种光芒,你就无法让别人喜欢你,亲近你,一个真有修养,有修为的人,他处处体现和谐,他走到哪里都受欢迎,他有一种朴实,自在,慈祥,都从他自性本心流露出来,让我们感受到就是一种自在,欢喜,他做什么事都会让大家和谐,处理事情都会让我们满意,他充满智慧,慈悲,这就是个人的修养,魅力,人格的体现。所以“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你自身修好了,才能度他。才能散发你的光芒,利益别人。修身,贵在正心,心术不正,就不能以德严身,就无法庄严自己。这个身,不仅仅是身体,还包括你的行为,你的行为符合大道自然,符合因果规律,符合伦理道德,符合法律法规,你只有符合这些规则,才能顺应大道自然,才能乐在其中,如果我们不懂这些最根本的东西,就是这里面说的“致其知”。如果你不懂,你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就会盲修瞎练,就会到处碰壁,就会犯下很多过失,错误。那么你知道了呢,就会按照他所说的步骤,一步一个台阶的往上走,所谓的诚意,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你都可以做得到。那么这里面有句话非常关键,她说,致知在格物。就是说我们要知道目标,有方向,有次第了,再去做,就容易成功。但是怎么知道?这就是我们要弄清楚的地方,要搞清楚什么是格物,我们才能更清晰的了解真理实相。什么叫格物啊?就是透过物质现象去看他的本质,不被物质现象所蒙蔽,迷惑,就好比说,一个明星外表很漂亮,很多粉丝喜欢他,但是跟他一接触才发现,原来他的内心跟外表有很大的差距,心口不一,心地不是很善良,那你还会觉得他漂亮么?所以,当我们看到了表面现象,你不要被表面迷惑,而是要通过表面现象去看本质,我们不要用眼睛去看世界,而是要用心去看世界,你才看的清楚。我们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才不会被我们的眼,耳,鼻,舍,身、意,六识带走,不被他所欺骗,当我们不跟着他跑,才会心地清净,才会超越六识,逻辑思维。我们才能达到那个“致知”了解宇宙真理,实相。因为这个过程,是我们实践,检验的过程,不是盲目迷信,是务实求真,实事求是的一步一步的检验,你去验证了,才会相信他说的是不是这个道理。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才能一步一步的去实践,就是他上面说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就是这样的过程,步骤,次第和方法,你去实践了,实修验证了,才能达到她说的这种境界,这种修养,这种理想。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不去实践,永远是看别人吃馒头,自己没感受。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天子,就是皇帝,我们现在叫主席,总统。庶人,就是普通老百姓。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以立德修身为根本。这个修身,是内在与外在的高度结合统一,就是古人说的,天人合一。现在人讲,内修心,外修身,身心合一,才能通达无碍。这个是修德的根本,立德要从心上入手,从行为上着手,德才立得住,如果嘴上说的很好,行为却做不到,就会失信于人,人无诚信,还怎么立身处世啊!所以,古人修道,以立德为首,克己修身,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修行”正是古人悟出了其中的奥妙,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使自己的意、言、行逐渐合于道,故称“修德”、“修道”。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再走入人群中,去亲近人民,去深入人心,做好服务,以立德修身为纲,内求向善,外利人民,让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通过实践来达到那个“至善”圆满的境界。
“其本乱而末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如果我们不注重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道德心性,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追求外在的形式,知识,其实就是本末倒置了,如果人没有内圣的修养,没有立德的根本,那么治理国家,家族,家庭,以至于自身,都会失败的。也可以说,是不可能的,没这么回事。
虽然大学这一章,没有多少文字,但他非常的深,仅凭我这样说,也是无法让大家都明白和理解的,需要我们从自身上下手去实践它,在实践的过程中反复打捞自己的心性,去感悟、体悟,这个大道自然,当我们真的从自心深处挖出水源的时候,就是你那朵莲花开放的时候。所以千言万语不如一句话,从心入手,从自身下手,从行为着手,踏踏实实去实践,这才是现代科学所倡导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