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设计:形态

作者: shudaxu | 来源:发表于2021-06-17 22:42 被阅读0次

机制设计的核心地位

不同的业务,场景,共同形成了客观意义上的产品。而整个产品的参与者与产品的交互构成了该产品的生命形态。(参与者包含了用户,客户以及员工等等)
(譬如小红书,它的内容消费者主要是用户,内容生产者有个人,也有MCN,以及平台运营)
而一个生态系统中,最核心的,其实是一个机制体系,通过这个机制,我们优化协作的效率,统一团队的工作方向,协调整个经济体系中参与者的成本与收益,达成最终期望的状态[1]。所以,往往最根源最核心问题是,如何针对期望的目标,设计出合理的机制。
现在市面上不同的产品,其呈现形态也会差异万千,往往正是机制这种最根源上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生态,不同的发展路径以及其结果。(譬如淘宝与拼多多,在流量策略上的差异,造成了用户群体,增长速度,收入构成的差异。)

垂直化:目标拆解与验证

  • 机制本身,可以大到整个产品,小到某个模块。先从整个产品的高维度视角来讲,不同业务线,不同部门的目标(okr)设定,构成了一个阶段性目标分配,这个目标分配本身形成了一个“弱的协作规则”。业务线通过更细的拆解和细节规则,验证手段的制定,形成一个更具体的“强的协作规则”。往往,这个更具体更强的机制形成的过程,是由策略团队来主导的,在假设OKR评价体系生效的前提下,目标本身的拆解与验证的方式,一同构成了具体的协作机制。
  • 譬如,有个商品推荐页面,总目标提升整体gmvgmv= ctr*cvr*price,则商品展示图片设计团队背ctr目标,商品详情设计团队背cvr目标,策略团队负责整体排序总gmv目标。这个问题其核心在于,目标的可衡量性,由于变量因素过多互相影响,我们需要用控制变量的随机试验等手段单独验证ctr,cvr提升的置信度,以及最终gmv提升的置信度。这个目标的拆解,以及衡量标准与方式通常都需要由策略团队主导并沟通对齐实施,这个目标拆解/衡量的标准与方式构成了整个机制。使得团队协作能够合理地往正向的方向运转下去。
  • 垂直化体系内部由于本身目标的一致性,以及通常不存在显著资源争夺抢占的问题,所以其机制通过OKR框架 + 合理的拆解评估方式形成,且非常自然地达到了激励兼容[2]的状态。
    即OKR分配与评价这种方式本身构成了机制的框架,我们的拆解完善的机制的内容

只有垂直化足够吗

通常而言,由于大多数子业务线都是垂直化的,所以上述垂直化的目标拆解与OKR的框架已经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而对于传统的方式,垂直业务线汇聚到最上层,肯定也有资源争夺与抢占的状态(甚至譬如人力,财力都是资源),而上层目标设计与分配通常由“上层决策者”拍版决定,他们承担了决策的风险,为结果负责,这就引出了下文水平化问题下的设计

水平化:分配机制

1、最上层决策

  • 接上一个文最后一段,在人脑还在主导世界的环境下,上层决策是必不可少的。而上层的决策从最根本的机制上决定了产品的形态。需要决策者拥有明确的目标以及思路清晰的推导演绎,或者通过一系列的迭代优化后能形成完整的思路体系,设计出不同的目标,并拆解到各个垂直业务线上,最终形成的正向循环演进的生态体系或者机制模式。
    譬如,对于一个电商平台而言,它的toC的广告系统/推荐系统/搜索系统,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制定怎样的目标,它toB的营销部门,在整个商业模式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以什么为主要导向(它更需要用一定的机制引导B端用户)。这些目标的设计与决策,决定了整体上层机制的结构。

2、中下层分配机制

  • 除开最上层决策者所要考虑的问题。其实在中下层,仍有不少需要通过机制设计来解决的问题,而且常常存在竞争关系,那么资源如何协调,如何设计出激励兼容(通常,大家最大的objective是一致的。但是细节不一致,所以在细节上的设计如果无法达成激励兼容则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即优化方向相悖。)的机制尤为重要。在这里,具体问题如何分析,如何引导,就需要很specific的desgin了。
    譬如,最常见的,流量如何分配,平衡各垂类业务资源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这里说一下几个要点吧。
    1、首先是目标必须要清晰,有完整的指标体系(流程指标,最终指标等等,且指标需要有一定的解释性)。
    2、其次为垂类提供合理的抓手,驱动其对负责指标有动力与手段优化。
    3、再者,如果对设计的机制有足够的信心,那么对整体的逻辑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透明,此举虽然有被hack的风险(垂类的负责方可以是运营/产品,也可以包含独立的策略/技术等),但是能提升信任,减少无用的信息交换与沟通。
    4、最后考虑信息成本带来的损耗,效果稳定性,可控性,达成效率等多种因素。譬如,在资源可接受的条件下,类广告的竞价机制能提供非常合理的环境,但是其教育成本较大,同时在稳定性与达成效率上都不占优。

Refer
[1] 机制设计问题,是传统经济学理论的inverse。经济学理论:在已知“机制”的情况下,分析整体/各参与者效用(得到最终的结果)。机制设计:在已知想要达成的结果(目标)的情况下,设计整体的规则机制。(我们可以推断参与者在不同目标下的决策逻辑与行动方向,以此设计出使我们的效用最大化的机制【PS:这里其实不一定是所有人的效用最大】)

[2]设计者与参与者目标函数一致。(方向相同),即参与者最大化自己目标的情况下, 设计者的目标也得到最大化。

相关文章

  • 机制设计:形态

    机制设计的核心地位 不同的业务,场景,共同形成了客观意义上的产品。而整个产品的参与者与产品的交互构成了该产品的生命...

  • 集创设计思维构架的探讨

    ---用户体验驱动设计形态--------------------------------------------...

  • 优秀Logo设计技巧!方圆之道

    文/潘学 方与圆作为设计中最基本元素,渗透于设计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丰富的设计艺术形态。在标志设计中方与圆的形态语言...

  • 社群运营之4

    完整社群设计: 1:模式设计 2:运营机制 3: 分配机制,4:迭代 1:运营机制----内部管控 对外的合作...

  • 生涯创客营-产品设计2周学习心得

    创客营两周的产品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1、4种常见的产品形态 2、设计MVP产品 我们组的产品形态设计: 1、引流...

  • 2019-01-17(霄)

    《大数据时代社会冲突治理结构转型:价值、形态、机制》读后感 研究意义:探索大数据时代社会冲突治理价值、治理形态、治...

  • 学习_公司金融课17

    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时,有一个不同于信号理论的原理即机制设计。机制设计是由信息少的一方先来行动,设计一整套机制,...

  • 以太坊钱包使用注意事项

    钱包形态 在了解钱包的生成机制后,我们很快就明白一点,我们备份钱包,就是备份私钥,但因保管方式不同,所表现的形态也...

  • 理解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无利害关系理论

    作者:Julian Martinez 编译:云间区块链 译者注:共识机制/机制设计是区块链项目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

  • 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的设计观

    再设计-Redesign 再设计是具有一种批判性意味,是一种对既有事物的存在形态产生质疑,并寻找更佳形态的过程。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机制设计:形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jz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