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念小学的时候,某个冬天,班上不知为何突然流行起了写同学录。那时我们尚年幼,毕业二字离得还很遥远,而且对我们来讲,所谓毕业不过是换个教室继续念书,那些熟悉的面孔依然可以天天见。
同学录里有一栏是座右铭。不知道是同学间独有的默契,亦或是我们那一代人的意识觉醒了,大家的座右铭大部分都是“勇敢做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类的语句。
现在回忆起这段往事,最大的感触莫过于,在年幼无知的时候,我们就有莫大的无畏和勇气,渴望着最真实的自己。
或许,一个人探寻自我的道路,在我们尚未意识到的年纪里,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有的人很快就找到了自己。而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苦苦寻觅着却求而不得。
找到自己的人,他们懂得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明白人生的路途该自己来走,会仔细考虑认真思考每一个选择和每种选择背后的风险与责任,他们能够用肩膀扛起那份属于自己的重任。
而找不到自己的人,在面临的问题的时候,只会抱怨责怪“我现在变成这样,还不都是因为当时听了XX的话……”
图片来自网络每个孩子童年时都有一个噩梦,一个无法打败的敌人——别人家的XX。父母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聪明优雅、漂亮大方、懂事礼貌、品学兼优、尊老爱幼……总之各种伟光正的词用来形容他一点也不过分。
他是我们从小就害怕的东西,是暗夜里的鬼,是尼斯湖水怪,是狂吠的恶犬,是吐着信子的毒蛇……他活在我们的身边,赶不走骂不跑,出现在父母的言语里、老师的教诲中、亲戚的谈笑间。
于是,我们被期望着,似乎要让我们长成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那样,父母亲人才能够心满意足。
念书的时候,不绝于耳的是“你要像XX一样品学兼优每次考试都拿100分”;
走亲戚的时候,萦绕着你的是“你要像XX一样礼貌大方优雅得体,要是能歌善舞就更棒”;
长大后考大学、工作,等到成年,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依然像个无法摆脱的影子,时时刻刻在你的身边出没。
“你要像XX一样……”
似乎活成像另一个人那样,就能让身边的人满意。可是为什么,都没有人问过,“你想活成什么样子?”
图片来自网络有一年出差去见客户,正巧客户公司刚拍完新的宣传片,宣传片里倡导的正是这种“做自己”的理念。影片里的女孩不管对待爱情、还是工作都有坚定的态度,一心想活出自己的精彩。
不想为了所谓的好看踩着恨天高磨得脚脱皮,不想接受家里安排的工作安稳度日,不想委曲求全装得体贴温柔……一头飘逸的长发、干练的着装、得体的妆容举止,的确可以收获很多注目的眼光,能够得到同事的青睐和上司的重视。
可眼前的这个人,却仿佛与你的精神内在离得很远很远,你活着,却觉得内心不快乐,来自心底的不快乐。有的姑娘天生就是豪放不羁,习惯和兄弟们打成一片,做不来女神的那般柔情似水妩媚多姿。
可为什么非得要让自己变成那样呢?变成一个自己看着都陌生的人,难道不别扭。
别人喜欢画画,喜欢唱歌,喜欢弹琴,喜欢跳舞,可我就是喜欢武术。
别人喜欢长裙飘飘高跟鞋,没事化个妆,可我就是喜欢裤子配运动鞋。
……
图片来自网络世界那么大人生那么漫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喜好,做出自己的选择。选择成为别人,成为别人的复制品,跟着别人的脚步按部就班东施效颦,看起来轻松,却少了很多挑战与乐趣。
爸爸妈妈会老去、亲戚朋友会长大,他们的言语评价,可能是一时感慨,也可能是随口一说,若听从他们的意见而不认真考虑自己的真实情况,到最后只能收获无尽的痛苦。
自己的人生纵然荆棘满地,可那毕竟是自己的选择,虽然不轻松,也许会误入歧途,也许会跌落低谷,也许会陷进泥淖,也许会遭受风暴,可这条路是自己选的,就得咬牙走下去。
一路走来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的眼界变得开阔宽广,你的思想变得成熟睿智,你的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当问题来临时,你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害怕恐慌的孩子了。就算偶尔会失望,也不像从前那样,终于能够洒脱地面对和接受。
管它别人说什么,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我知道。路上风景好不好看,只有看风景的我明白。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快乐呢?
图片来自网络原创作品请勿侵权,转载请简信,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