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524180/0289360a1c2e9d65.jpg)
一、《离骚》是屈原在政治上失意之后所作,但他由此表达的不只是政治上的失意,而是由此对整个人生意义的思考。
二、屈原的失意是由于不同政治深别的斗争,但这种政治斗争又伴随着文化习俗的矛盾,他的政敌利用与流俗不同的生活习尚对他进行污蔑和攻击,毁坏他的名誉,屈原不但坚持自己的不同政见同时也对世人歪曲理解自己的独特爱好而感到痛苦。恰恰因为如此他思考的中心是人与人之间的爱与理解的问题,而不是具体的政治见解问题。
三、若从文化意义上看,《离骚》反映了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分裂过程中的整合趋势。不仅屈原和他反对的世俗偏见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女要、灵氛、巫咸都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趋向和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这些不同的价值观念都反映在屈原的内在意识中,因而构成了他的思想矛盾和思想斗争,构成了他的精神痛苦,而对他压力最大的则是在社会上具有整合力量的流俗标准,这反映在文化的大分裂后也开始形成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力量,人的个性和自由开始在这个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势力下受到压抑。屈原的痛苦从另一方面看又是他的个性受到压抑时的痛苦,是开始在社会文化中失去了自我自由时的痛苦,他挣扎着,但仍然坚持了自己的个性,保卫了自已的自由。
四、他的独立追求是在神秘互渗的关系中形成的,所以在受到外界攻击时他不感到自己是有过错的。
五、屈原在《离骚》中细致地表现了自己的思想历程,亦即他试图通过外在媒介取得别人的理解和同情,但最终发现根本不可能最后他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只能在二者的直接感应中才能实现。由此我们也可了解到屈原的美学思想。
六、屈原的《离骚》表现自己的精神痛苦,但最终的结局不是悲观主义的,他肯定了人生的追求。
七、屈原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但《离骚》的主题不是爱国主义的,而是有关全体人类的。
八、《离骚》中的主要意象:各类香草(高尚理想和情操的象征,屈原自己的象征)、群芳(世俗美的象征)、女媭(关心屈原的人生命运但不理解屈原内心要求的人物典型)、宓妃(关心自己外在美的女性)、美女(美的人、人的理想)、灵氛和巫咸(两种不同的预言者)
九、《离骚》反映着从原始神话向个人创作过渡期的文学作品的特征。在《离骚》里,没有绝对的真实与虚构的区别,就其心路历程而言,它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就其描写而言,它的一切又都不是眼前的事实,历史和现实在其中也都没有明确的界限。
文本解读,不止是解读文本,还需了解作者,了解社会环境,这样才能更准确的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才不会造成误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