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选得好,天天似高考。”这句话是永恒的真理。不会就不学,不学就不会,不会就不学,不学就不会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疯了疯了。
每临期末,我都会陷入焦灼期。从高数到财务管理,从西方经济学再到旅游资源学,复习着复习着难免烦乱,这根本不是背能解决的问题。
每年这个时候,图书馆总是异常的“抢手”,大概是里面的学习氛围让人舒适惬意。
我也曾强迫自己去那里学习,可结果是,每次都是假装学习,打开书,上面摊放着打印好的材料,而最上面是手机,营造出来一种我很努力的假象,然后心安理得地玩着手机。
刷抖音,刷朋友圈,刷微博,刷各种社交软件的快感,已经远远超过了内心对于学习的兴趣,哪怕明明知道真的有人在努力,也不肯放下眼前的快乐。
然后,继续焦灼。
学习十分钟,朋友圈一小时,越来越多的人期末复习周断网,手机依赖症成为了大学生的通病。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都懂,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一不留神就打开了手机,想看看别人又发了什么动态,娱乐圈又有了什么新闻。
我们习惯性将注意力集中在别人身上那些对“速成”的迫切欲望,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很难否认,有太多困局的存在,是因为不耐烦,延迟满足会让我们收获更多,我们就是输给了自己。
有位朋友告诉我说,其实也没那么难的。别光想着「我要把今天的高数题全做完」,试着简化你的步骤,放慢你的动作。
慢到你成为旁观者,感受每道题的目的、每句话的画面,把它们一个字、一段话、一篇意境地印到心底。
直到现在,心烦时仍会记起这句话。
所谓心浮气躁,心浮是因,气躁是果。本质在于“太过心急”和“不够专注”。
哪怕知识很繁琐,状态很窘迫。哪怕有写不完的计算题,背不完的知识点,回不完的消息…
解决方法其实挺简单,沉下心,一件件来。
就像年少时和朋友们在屋后嬉闹,不知不觉天黑日暮。当你沉浸于心流体验,耐得住一次只写一个字的重复。
便会忘了时间,也忘了焦灼。
咪蒙曾说过,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或许我们上课时溜号玩手机,一学期的知识荒废了大半,可我们可以尝试去看那相对精华的复习资料。不要慌,正因为没学,没有充足的知识去应对考试,才要更珍惜现在,极致专注,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再次不耐烦不想复习时,试试吧,关掉手机,合上电脑。
最起码,你可以把房间收拾清爽,把手头事情妥帖完善,抽空和朋友去做吃顿饭,离开寝室去校园走走看看。
耐心对待自己的烦躁和困窘,耐心感知身边的进步、善意和美好,才是进阶的必需品。
专注于此时,沉浸于此事,也就摆脱了那些困缚你的烦扰。
学习是个循环,你会为它打结,也会把它解开,不如对它耐心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