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一词出自中庸,意思是说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很容易;但是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不做违反道德、法律准则的事,则需要具备很高的道德修养。
慎独是对一个人品格,意志和修养的考验。一个人的品格是否高尚、意志是否坚定、修养是否齐身,不仅要看他在公共场合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要看一个人在独处的环境下,保持对自身的要求。比如一个人能不能做到在没有人的情况下不随地吐痰,一个官员在自己的家中不收受别人的礼物等等,这些虽然是小事,在反映一个人是否有慎独的精神上的作用与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是一样的。
慎独还表现在一个人对诱惑的抵御能力上。独处久了,邪念侵染,邪淫妄语的警惕性便开始降低,自控力开始弱化,是非界限和荣辱观念开始错位,拒腐之心开始融化,不仅不能“见欲而止”,反而纵欲而上,一发而不可收,最终滑向犯罪的深渊。许多违法犯罪事件发生在见不得光的地方就是一个例子。
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要求,是衡量一个人道德觉悟和思想品质的试金石。我们自己对照自己的经历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做到了慎独?是否在无人监视的时候乱扔垃圾?是否在没人的地方将捡到的财物占为己有?是否在一个人浏览网页的时候看一些有违道德、法律的东西?
慎独是一种高尚的境界,是每个人道德修养的必经之路。慎独很难,难在要与自己做斗争,与自己固有的懒惰,贪欲,淫邪,一切的不良习惯作斗争,过程是痛苦的,做到了慎独,你的境界因此而提高,你对人生的认识又上了新的台阶。慎独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道德修养的目标,终身去实践,在实践中感受慎独的美妙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