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 感受 需求 请求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 感受 需求 请求

作者: 小念0327 | 来源:发表于2020-12-09 22:33 被阅读0次

非暴力沟通:

1观察

一致性沟通,客观描述事件,用陈述句。不用反问和疑问句。

当……时候(说事实)

我感觉……(感受)

因为我……(需求)

所以,我希望你……(期待,要积极正向)

看事实

学会区分观察(事实)和评论(观点)

事实是不容易引起对方反感的东西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

2感受

表达感受

为什么不爱说感受?因为从小到大被忽略过太多的感受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照顾、表达自己的情绪,就会压抑、暴怒,因为情绪一直累积,没有消失。

不是宣泄情绪就是对的,而是照顾自己的感受。

说出感受:难过,忧伤,痛苦,孤独,慌乱,开心,愉悦……

学会表达感受,才能和别人沟通此刻真实的想法。

表达时说感受,而不是说评判(有情绪是因为需求没有被满足,要寻找需求, 而不是发泄情绪;情绪,双刃剑,属于暴力沟通)

①为什么我们与伴侣的沟通总是容易带着情绪?

感情分为激情期、平淡期、磨合期、共生期。激情期两个人荷尔蒙水平非常高,都有意愿为对方而妥协。为了讨好对方,会做出很多让人感动的事情。但这种讨好并非常态,激情期的半衰期是11个月,人类的生理结构决定了激情期不能太长(心脏受不了),每一段感情都必然迎来平淡和磨合。如果我们带着激情期对感情的要求,去要求平淡期甚至磨合期的伴侣,就容易引发伴侣的负面情绪,形成消极沟通。

总带着情绪,是因为我们对伴侣,和这段关系有期待。而对方并不一定总能满足我们的与你共识三点:

@、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人有义务和能力,一直满足我们的期待。过度期待容易带来冲突,我们需要自己为自己的期待负责。

@、人不可能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别人身上,你不能,你的伴侣也不可能。

@、人愿意满足别人期待的前提是:自己的期待也被满足。如果你希望伴侣总能满足你的期待,你一定要能付出让对方满足你期待的代价期待。

与学你学习健康关系的三原则:

@.我为我的期待负责;

@.我要让我的伴侣有动力爱我;

@.我要努力满足自己的期待,同时满足伴侣的期待,以让他愿意部分满足我的期待。

②我允许你拒绝我:

大多数沟通冲突来自拒绝,当被对方拒绝,人会本能失望,因为你的期待没有被满足。而没有满足你期待的这个人,是你最在乎,报以最高期待的人---你的伴侣。于是你更加失望。

③用沟通代替辩论.

过日子是为了把日子过好,不是为了分出输赢,输赢或者到底听谁的-这样的辩论没有意义。

④与伴侣沟通的话术

@、感恩的心态、沟通的态度、积极的预期

谢谢你这么有耐心和我沟通,我希望跟你一起把日子过好,也希望你能理解我的感受和期待,就**事,我们讨论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表明立场

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件事对你,对我们的家庭有怎样的重要性,你可以说说你的想法吗?

@、讨价还价

如果对方提出不同的意见,此时应该判断对方的意见是否有道理。如果自己不能接受,则提出解决方案,并给到对方甜头,促使对方接受,促使对方接受的感受包括:被关心、被爱、被需要、能自由表达、被接纳、能充分休息、能娱乐、被肯定。

@制定操作办法,把想法落实成为行动;

何时何地如何做,确保行动能落地。

⑤区别想法和感受

我们常常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而不会表达内心的感受。比如说:你怎么怎么,就是想法。

如孩子生气,会对妈妈说:我觉得你不爱我了。作为妈妈,你当然知道自己爱孩子。但不知孩子为何生气?你可试着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你的感受是什么?孩子说:妈妈刚才一直在表扬别人家的孩子,我心里觉得很难过。这就是感受。培养孩子学会表达感受,很重要。

如果你要让对方更好地理解你,你应该直接说出你内在的感受。所以,先说事实,再说感受。

如恋人之间闹别捏,女孩子在生闷气,觉得男孩不爱他。男孩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如何引导女孩说出引起她不满的情绪具体指什么,反而用更强烈的情绪去压制她。结果两个人闹得不欢而散。

男孩会说:简直无理取闹,有什么好生气的呢?

而不是说:你为什么会这样?你是不是感到很担心,很焦虑?

培养准确的表达感受的能力,对一个家庭来说太重要了。可悲的是,我们很少有表达感受的习惯,但事实上培养这种习惯超简单。

幸福,喜悦,欣喜,甜蜜,感动,激动,乐观,自信,害怕,担心,焦虑,忧虑,紧张等等,虽然只是简单的两三个字,但可以让你把感受准确地呈现给对方,非常有效。

当你准备与对方沟通时,你需要做的,静下心来,慢下来,问问自己,我马上要说得这句话是一个想法,还是内心的一种感受?

所以,当双方发生争执时,你的吼骂与烦躁无济于事,唯有静下心来,慢下来,说出基于事实的感受,对自己如此,引导对方也是如此。

3需求

①表达需求常见的错误做法:

@指责抱怨

道德评判(对于不熟悉、不了解的人容易直接给出道德评判;对于熟悉和了解的人,遇到敏感的事也会给出道德评判) 暴力沟通最大来源,比较是一种道德绑架式的指责。

比如:别人的老公都能做到。(虽然没有明确表达老公不够好,但前台词就是:你不如别人的老公)

@回避责任

(“我不得不……”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为了危险人物。他可以做出任何可怕的事。

把“不得不”改为“我选择”。如:我虽然不想加班,但是不加班就不能承担责任,所以我选择承担责任。

你或许有这样的感受:要做某个决定的时候,比如去哪里吃饭、去哪里旅行、给孩子报什么补习班,你往往选择让对方决定。

但当对方真做了决定之后,你又表现得不满意,甚至会抱怨:“你怎么会这样选呢?”“你怎么不考虑我的感受呢”,让两个人变得冲突起来。但如果你把选择权交给对方,对方没有照顾到你的需要是正常的,因为对方又不是你,也不能百分百知道你到底在想什么。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把自己的真实需求充分地表达出来。

@强人所难 威胁: 你要是不………我就……

@用感受表达需求:

说了感受后一定要加上需求,不能光说自己的感受,其余的部分靠对方猜。

只是表达感受,别人可能就不清楚我们想要什么。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来明确我们的谈话目的。谈话目的并不等于感受,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区分开来。

例如:

我今天好累啊。(我今天好累啊,需要老公抱抱我)

电视的声音好吵,听得我心烦。(电视的声音好吵,听得我心烦,老公帮我调低一些,最好我在这边听不到就好)

老公你每天闷闷不乐的,让我也很不开心。(老公你每天闷闷不乐的,让我也很不开心。你可以说出来吗,我想帮你分担一下)

②如何表达需求:

共情对方的立场同时表达自己的需求,需要尽可能具体。我希望你多陪陪我这就不够具体。我希望你每天陪我两个小时。这就足够具体。

面对伤害的四种反应:内疚,责备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学会表达需求而不是指责。一个人生气,是因为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4请求

请求帮助:真的想怎么做,说出来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要求越具体越好

谈话时:设定情境,明确谈话目的,在提出要求后请对方反馈

为什么很难表达需求?因为情绪。我们难以管理自己的情绪。

成长的三个阶段:

1. 情感的奴隶

2. 面目可憎(关我屁事?我不听,推卸责任,就过自己)

3. 生活的主人(乐于互助,帮助他人是出于爱,不是恐惧内疚惭愧。非暴力沟通即表达自己 又关心他人。清晰表达 不伤害他人 且解决问题)

非暴力沟通的应用

1表达需求后对方可能会:发泄情绪(不懂非暴力沟通)

需要我们倾听,不要打断对方(阻碍倾听如:建议,比较,说教,安慰,回忆,否定,同情,询问,辩证,辩解,纠正)

体会对方感受:我能理解你 真的很难过……反应情感,准确说出对方感受,对方情绪会好转。

①三种积极的倾听反应类型。

@、借力使力。顺着对方的话来回应,而不是重新建立新的话题。

@、提问。通过你的提问推动沟通往下进行。

@、支持性回应。回应要体现赞同和鼓励,同时也包括了对对方的正面评价和关心。

②倾听的三个层次:

第1个层次

你其实没有在听对方说什么。当TA跟你交流自己的想法时,你在想自己的事情。或者,当TA跟你交流自己的想法时,你非常着急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TA,甚至让对方接受。

第2个层次

我们的确在听对方说话,但是不太能抓住对方说话的重点,尤其是对方话语中的态度,说话时的表情,说这段话的背景,自己把握不好,以至于对方说的内容,自己并没有完全领会。

陪护师提问学员: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能回忆起具体的一次事例吗?

第3个层次

你能非常认真地倾听对方的话语,通过对方的描述,你甚至能解读TA此刻的心情,领会TA说这段话的背景。有时候你的回应,能激发对方更主动的表达。你们的交流意犹未尽,双方都在谈话中感受到被听见,被理解。

③倾听技巧:

@、确保双方的表达机会

指定一个小物件(比如手机)作为“发言权”。规定只有握有“发言权”的人才可以说话。当一个人握着“发言权”时,另一个人不能反驳或插嘴,只能认真地聆听。讨论的过程中,双方需要轮流交换“发言权”,确保两人都有机会表达。

@、利用停顿与复述减少误解

每过一段时间,例如交换“发言权”时,你可以停顿一下,复述刚才对方说的内容和想法。这样可以避免倾听者对发言者想表达的内容产生误解,而且也可以显示出你确实在认真地聆听对方。

@、多谈论自己的感受、想法

发言时,尽量多用第一人称来谈论自己的想法,比如“我的想法是……”、“我感到……”,避免就对方的意见、想法和情感做出评价和武断的臆测,比如“你肯定是这么想的”、“你这么说不好”等等,因为评判式的语气会让人感到不受尊重。

@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

在对话的开始前与过程中,都要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如果在对话开始前,你感到自己对伴侣怀有很强的敌意,那么你需要先释放你的攻击性,比如先去房间里深呼吸一会,再开始正式的交流。

之所以要尽量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人在负面情绪下容易做出负面不当的回应;另一方面,我们对伴侣话语的解读会受到情绪的影响,比如,也许伴侣说的话里并没有攻击我们的意思,但我们愤怒的情绪会让我们觉得伴侣似乎在挑衅我们。

2如何应对指责以及化解冲突:

①应对指责的公式:

我的需求+请求+你的感受和需求+我的解决方式+再次请求

例如:

对方:你能不能别唠叨了,一天到晚说说说,有完没完?

你应对指责:我其实就是想让你多关心我(我的需求),你愿意多关心我一下吗(请求)?我知道你最近很忙很累(我对你的需求的表达)。晚上我给你按摩,我也不再唠叨你了(我的解决方法)。好不好?(再次请求)

②常见的错误的应对指责的方式:

有两种:攻击对方,太过自责。(第一种应对方式是看到别人的错,攻击别人,谈话变成了相互攻击。第二种应对方式是只看到自己的错,责备自己,谈话变成了自我批斗大会。)

3表达感谢的公式:

观察+你的收获+感受

表达感激:1.对方做了什么是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2. 我们哪些需求得到了满足;3. 我们现在的心情怎样 (二级反馈)

4如何说服别人的公式:

立场+观点+建议+行动

立场(客观表达对对方的观察和表达对方的需求)+观点(我的感受)+建议(我的需要)+行动(我会怎么解决)

例:李先生工作比较忙,经常加班,不加班的时候,在家里也是以休息为主,最喜欢窝在沙发里玩手机看电视。李太太很不开心,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他希望老公能拿出时间来陪她聊聊天。

李太太的说服计划:

立场:老李,我知道你上班很辛苦,你看你天天加班,我真是很心疼,回来想放松一下,玩个手机看个电视我特别能理解你。

(明确立场,我和你一拨的)

观点:可是,你每天都这样的话,我会有点难过,咱们俩每天说话的机会比较少,就吃饭的时候能说上几句话。我感觉有点受冷落。

(第一人称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体会)

建议:你能不能每天分我半个小时,咱们坐在一起不拿手机,专注的聊会儿天?如果不行的话,能不能一周,约一个时间,咱们出去走走,聊聊天也可以。

(能不能表示尊重,咱们出去走走,双向的表达方式)

行动:以后我会稍微提醒一点你。

(自己先做出行动)

相关文章

  • 窝窝头丨图卡05 用心倾听他人(20200611)

    关键词:非暴力沟通、倾听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那么如何了解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需要...

  • 一张图让你读完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四大要素:观察、感受、请求、需要。

  • 《非暴力沟通》读书会复盘2022.9.24号

    9.24号 侯老师《非暴力沟通》读书会第六章 请求帮助 复盘分享: 1.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 感受 需求 请求 ...

  • 《非暴力沟通》读书总结

    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主要讲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一、观察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

  • 沟通的技巧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一、观察,估计描述(拒绝评价,职责) 二、说出感受 三、说出需求 三、提出请求 沟通三要素: 一...

  • 读书笔记04《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卢森堡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其实也蛮简单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就是观察(看、听、回忆、想)自己的...

  • 带着需要的能量提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今天分享非暴力沟通之 请求。 非暴力沟通中的请求与我们平时的请求有什么...

  • 100天读书计划——Day60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非暴力沟通的关键是,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是贪心。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 非暴力沟通学习中

    最近一段时间参加了非暴力沟通线上学习,然后又跟着去背诵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求,请求。...

  • 《非暴力沟通》:区分观察和评判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观察。 读了《非暴力沟通》,写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 感受 需求 请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bk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