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说:“孟尝君一生的成就,说到底就是得益于他善于挂着仁义道德的招牌来网织人才,然后再借助这些人才的力量来实现他的抱负。实际上,越伟大的抱负越需要别人的帮忙,此即唯有善于借梯者才能登高望远。”
这句话完全没有毛病,孟尝君那是相国之后,大小就和别人家孩子不一样,胸中怀大志,借助人才的力量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巅峰,但是最后却落得连子孙都没有留下的下场,这是什么呢?答案藏在他的说做说为里。
孟尝君对于人才的看中是十分明显的,他对父亲说了这样一句话:“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後宫蹈绮縠而士不得褐,仆妾馀粱肉而士不厌糟。今君又尚厚积馀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正是因为这个,所以他的父亲田婴才会更加看中他,将孟尝君定为继承人,让这个被抛弃的小妾之子的卑贱地位上升到太子之位。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招揽人才的呢?
他主管接待“客户”,所以啊!他的语言技巧,还有观察力是要十分的强悍。他十分重视细节,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喜好,所以让人帮他记录这些人与自己说话时的习惯记下,让下次“客户”来的时候会更加舒心,对孟尝君的好感和信任。
但是他没有注意到优秀的“客户”并不会和普通“客户”一同合作这样就不能招揽来真正懂得事理的人才,只能找到一些普普通通的人才。
孟尝君是理性的人,不管做什么事都会有一定的计划,十分有规划,但是他却没有意识到人性多变与险恶,他不知道真正的人才还会在意与那些人为伍,他不知道认真对待人才竟能把用过的人才直接抛弃,没有感性。对于这种人来说“理性”和“感性”的平衡早就被打破了。当“理性”与“感性”失去平衡后,这个就不再拥有人性,更不会懂得人性,这样的他自然不会有好下场。
“客户”是很重要的,但是“理性”与“感性”的平衡才是最重要的。孟尝君不懂这一点,不能得真正的人才,才导致了自己的结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