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闲来无事,整理抽屉时发现还在牛皮纸袋里的一本书——《掌中乾隆》,那是多年前去台湾旅游时从故宫博物院里买来的。打开,脸露惊喜,像找到一件失而复得的宝贝。
确实,这本书里的图片都是宝物,是陪伴乾隆皇帝的精美藏品,与他有着密切相关。几百年后的今天,一一打开,连同他的生活、爱好、人生经历,全部袒露无遗,令读者大开眼界。
乾隆是康熙帝的孙子,雍正皇帝的儿子,从小备受宠爱。因为是满人,幼年就接受满汉两种文化的熏陶,既能熟背汉文经书,对满人的传统骑射也很拿手,兼具崇文和尚武的性格。
清朝皇帝穿衣服很有讲究,不同的季节和场合穿不同的衣服,搭配的冠帽也不同。乾隆夏天上朝的是一顶红色冠帽,朝冠顶和金佛各缀有15颗东北出产的“东珠”。他的日常起居被记录在“起居注册”。乾隆皇帝享年89岁,寿命长,他的《起居注册》篇幅也多。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七千六百多本清代各个皇帝的《起居注册》,他独占三分之一。《起居注册》相当于皇帝的日记,只不过是专人代写而已。
每年冬天,乾隆帝会在结了冰的太液池举办《冰嬉》大典。冰嬉类似于现在的溜冰比赛,以速度取胜,成绩优异者获得皇帝奖赏。为了表明每年的冰嬉之典的用意,乾隆都要写成《冰嬉赋》,然后叫画师绘制成一副比赛场景。若在现在,可以用高科技高清晰的摄像机拍下来,于当时只能凭画师之手留下记录。
乾隆皇帝批奏折,与现在的老师批作业很相似。有个拍马屁的官员在奏折中写到“御览之后,倍显光华”,乾隆皇帝生气地斥责:“言之不自惭乎!”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乾隆皇帝时的北京城面貌。它由五名宫廷画师仿照宋朝汴京的繁荣景象修改而成,虽说是临摹古画,反映的却是乾隆时期的社会景象:“虹桥”上的“黄金店面”,饭馆、戏台、路边摊、官庭、状元府、运石大车、茶肆、学校……所有人物无不栩栩如生。
十全武功,是指乾隆在位时对外军事取得胜利的十次战役。为此,他很得意,亲自写了《十全记》,不仅翻译成满、蒙、藏文,还命工匠用缂丝技术制成绣品珍藏。
众所周知的乾隆皇帝下江南,是乾隆仿效爷爷康熙六次南巡。就像今人的出游攻略,乾隆出行也有路线图,比如经过的省份、沿途的山川、行宫驻扎地、旅游景点等等,都在事先画好的图册中显示。很像现在的汽车导航。
乾隆皇帝的文人性格表现在他的藏品中。比如他曾得到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王献之的《中秋贴》以及王珣的《伯远贴》,以为拥有了三件稀世珍品,激动之余,不仅把它们藏在日常读书的房间里,经常欣赏,并将房间取名“三希堂”。还把收集到了的历代书法名品,请来技术高超的良工摹写并刻在石上,即为著名的《三希堂法贴》。再比如,收藏各种文房四宝,特别是砚台和毛笔、笔架。
乾隆皇帝爱写诗,一生写了四万一千多首诗,各种题材都有。高兴时,直接把诗提在别人的画上,有时刻在器物上,甚至制成瓷笔筒。他曾亲手抄写《诗经》,然后找来画院的画工为每首诗配图,花6年时间完成《御笔诗经图》。
多宝格是乾隆皇帝的玩具箱,藏有各种玉器、珐琅器、仿古瓷器、仿古铜器,明清时代的瓷器小杯子、小碟子、小瓶子,也有来自英国的嵌有钟表的镀金小盒子等。
乾隆皇帝的身边有一群词臣,他们大都是进士出身,有书画诗文方面的特长,是乾隆皇帝最直接的文化顾问。他时常拿出内府收藏的艺术品,招来词臣,一起吟咏唱和,留下许多题咏。比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每次取出来欣赏,就会在上面题诗。整幅长卷布满了长长短短的诗文,共56处,所有空白的地方都被占满,连山头上都有。从某个角度来看,乾隆皇帝在原作上的题诗是在破坏文物。
乾隆皇帝的文化情结还表现在命人抄写《四库全书》,刻录《石经》。
《掌中乾隆》给读者展示了"大收藏家"乾隆皇帝的文化大业,也给读者提供了无比精美的文化大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