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中之仁

《论语》中之仁

作者: 孔玲外小 | 来源:发表于2022-02-14 23:29 被阅读0次

    “仁”是《论语》一书中的关键词之一。书中提及“仁”的次数,多达90多次之多,可见孔子思想的核心以“仁”为主,是书中的重中之重。“仁”在氏族社会,本指具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相互友爱、帮助、同情等情感。孔子则把“仁”发展为社会的一种道德伦理思想,大约包括了孝、悌、忠、恕、智、勇、直、木等内容。孟子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将“仁”“义”合为一体,成了儒家思想的精髓。

    《论语》一书中孔子的弟子门生多次问仁于孔子。孔夫子不愧是教育之鼻祖,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了不同的答案。作为“孔门十哲”“孔门七十二贤”之首的颜回问仁,孔子一语道出“仁”对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克己复礼。难怪颜回多次被孔子所赞,知“仁”后要行“仁”,又问孔子如何做,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段话将“克己复礼”诠释得清清楚楚,照应了《论语》开篇的“学而时习之”之学的根本。

    仲弓也是“孔门十哲”之一,他问仁,孔子从“克己复礼”的基础之上,也给出了更加贴近生活的答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成为后人理解孔子仁道思想的嘉言箴语,广为传颂。从“克己”到推己及人,可以让我们看到孔子所倡导的“仁”,追求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人忠、恕,希望能够建成“天下归仁”的理想世界。

    司马牛问仁,因着他的性情急躁又多言,孔子给出的答案是“仁者,其言也讱“,让司马牛多想而谨慎说话,针对的是当时他所处的情景随机而诲。樊迟问仁,孔子给出的答案更直接明了——爱人。以孔子看来,他的诸多门生之中,樊迟属于“天资不够”的,无法与颜回仲弓相提并论,与其给他讲些大道理,不如讲些最基本的道理更容易理解去执行。从不同的弟子问同样的问题,孔子所给出的回答不一样,体现了他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为后世的师者作出了典范,令人由衷敬佩!更加令人敬佩之处还有,樊迟三次问仁,孔子皆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种“因材施教”还因着问的时机、情景的不同而更具有适宜性和针对性,体现了孔子对“人”的个体看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情怀。

    在我们如今的社会,孔子所倡导的“仁德”依旧应该是社会的一种主旋律之一,毕竟我们所要打造的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仍然需要每个人学会“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当然,新时代有新的特色和新思想,我们在传承“仁德”的基础之上,摒弃以往封建统治阶级大肆宣扬的愚忠、愚孝等,一些愚不可及的旧思维!让“仁德”之火,在新时期能够星火燎原,成为建设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助推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中之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hk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