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零散时光读书谈写作
2017年/第七本——《忏悔录》

2017年/第七本——《忏悔录》

作者: 你好乔纳森 | 来源:发表于2017-03-05 23:54 被阅读51次

生命是一个圆。从起点奔赴终点。列夫托尔斯泰受叔本华影响,世界观发生改变。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作者从小受东正教的影响,度过了青年。东正教是俄罗斯的国教,自从公元988年后,形象了俄罗斯人上千年。

但作者从16岁开始就停止信教。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很早就开始大量读书与思考。他是有意识脱离宗教的。

在抛弃宗教信仰后,自我完善成了作者当时唯一的信仰。完善智力,知识,韧性,但最根本的还是道德的完善。最后就变成了愿望,比别人更强,出人头地,更有地位,更有钱。

作者的姑妈告诉贱淫有夫之妇是成男人方式,娶富人之女获得更多农奴……,事实上,作者就这样度过了十年。

作者确实也顺风顺水,豪宅美女,金钱地位应有尽有,以其艺术家与诗人的身份。那时,作者与他的作家圈子一样的信仰是教化人类。只是变得越来越高傲与疯狂的自信,并且他也观察到作家圈子中人人的自诩正宗,以及很多作家的人品不端。

作者觉得他们疯狂的写作与印书,实质是来源于寄希望于更多的金钱和赞扬。并对自己出版物以这样的理由推脱,存在即合理。相信自己是对的,出版是先进的。

1857年,托尔斯泰到欧洲游历,接触到很多学者与进步人士,他在这些人身上都看到了自我完善的信仰,从而也因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

作者在不知道教什么,别人需要什么的时候去教人,有点迷茫。幸而结婚,迎来幸福的婚姻生活。就这样又过了十五年。

然而就在接下来的五年,生命的目的与意义,生命走向何方的问题萦绕在作者心头,作者也试图回答。他以为不费力,却百思不得解。(我连自己都顾及不好的想法粉碎了我的价值感,而颓废度日。)

尽管作者已是社会很多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但经过试图回答这两个问题。作者开始否定自己的所有,而陷入恐惧与危机。

接下来作者感到并没有什么想要满足又合理的愿望。(对一个东西追求到吐。)接着,作者感到生命就是虚无,就想自杀。同时另一个自己又时刻阻止让这个想法成真。不到50岁的作者有车有房有妻有儿女,有社会地位受人尊重,身体也健康,财务自由衣食无忧。

作者继而想到,现在他所拥有的,也终将失去。子女老去,妻子病逝或意外。而他的事业无论成功与否,将来都将被忘记,或早或晚,而那时他也早已不在。这样看,作者努力终生的东西,似乎全部都将消逝。那作者又在为什么而努力奋斗呢?也许,只有陷入世俗生活,才能苟且偷生。

终将成为泡影的一切,只有暂时手中握着的才是美好的。而当发现手中握着的都不能使人宽心时。这就是作者当时的状态。家庭与对艺术创作的爱都不能使作者感到甜蜜了。(生命终将走向虚无。)黑暗带来的恐惧太过强烈,作者越来越想要自杀,来终结此。

接着,作者觉得,也许自己刚才的想法是有漏洞的。也许众多学者与先人早已想到。是不是从那里可以找到答案,或发现自己的漏洞。(生命也许本无意义。每个人都在主观而执着的赋予其意义。)遗憾,作者并没有找到答案,反而更加笃定其他人也没有,同时共同走向同样的命运。

接着,作者终于提出了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既然死亡无法避免。那么,生命是否有超越死亡从而永恒的意义?(有一些千古留名的伟人其影响是恒远的。)作者接着指出实验科学的弊端——以局部来概括全部。在无限中,既无复杂,也无简单,无前也无后。在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作者并没有找到生命与我为什么活着的答案。在作者思想还混沌的时候,加强对思想的认识,促进人类理想的实现,还有说服力。(其实我也是以这样的想法为动力。)作者也诚然谈到,这种人类理想组成论有诸多拥护者。这个稍后再谈。作者认为有诸多含混。

早回答生命,研究对象应涉及整个人类,从古至今。作者从实证科学与思辩科学(我认为指的是哲学宗教等)找出这样的结果,一个是越来越清晰与巨象的知识并不能回答作者的问题也没有答案,另一方面,哲学等思辩科学也找不到答案,要么说没有要么说跟作者说的一样——毫无意义。

苏格拉底临终时,这样说,我们这些热爱真理的人,在生命中追求什么?是为了摆脱肉体以及肉体生命所产生的一切罪恶。叔本华与所罗门有关的虚空的虚空,地球长存……已有的事,后必再有。生命就是全部,理智是生命的结果。

接着作者讨论的是,还有哪些被忽略的。理性的认知使作者承认生活毫无意义。但信仰的知识给予了大家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机会。作者进一步解释道:无论何种信仰给什么样的人提供了什么样的答案,任何一个答案都能赋予人类有限的生命和活下去的可能。这种意义不能被困难贫穷和死亡所摧毁。信仰是人类对生命意义的一种认知,因为这种信仰,人类才给予他们自己一条生路,活了下来。信仰就是生命的力量。

直到全文末,作者也没有找到答案。只是重新回到神学中,开始分离真实与谎言。作者展示的是面对生命的意义不断否定与求索的过程。而后作者另一本书,叫《复活》,但被审查机关要求删减500多处。同时被东正教除名。

回到上上段的内容。作者认为答案应展示有限与无限的关系中。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在询问的却是无尽的人类的生命。信仰给予生命力量。

信仰可以穿越时间,在有限的生命里带来(无限)永恒。无论信仰给出的答案有多么匪夷所思,甚至是扭曲的,它们都有一个优点,就是每一个答案都引入了有限与无限的关系。全人类还有一种非理性的知识,那就是信仰,它提供生的可能。信仰就是生命的力量。如果一个人活着,他肯定坚信着某些东西。(能感觉到作者的思想在变化,从认为生命是虚无,到否认它。从自诩精英到否认精英。从自以为一些人观点能代表全人类,到承认广大劳动人民的作用。从信东正教到不信。到信,再到怀疑。唯留下对信仰的相信。)活着不仅仅是说肉体的活着。也指精神的生机。

我是什么?是整个人类中的一个,是无限中的一个。没有全人类,没有信仰,没有上帝与灵魂,没有道德的善良与罪恶,就不会有生命,就不会有我。生命是非理性的,不能用理性去揣度。信仰所给的答案中孕育着人类最高深的智慧。

接着作者就又开始信教,重新理解信仰,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去查查这些教的教义。)接着作者发现大多信教的人本质和作者没有区别。只是享乐主义在生活中的自我安慰罢了。

所以,还需要对信仰有真正的认知。作者却意外的在普通老百姓身上发现了。与精英层伪教徒不同。普通老百姓身上更多了一层迷信。这层迷信对普通百姓是必须的,提供他们生活下去的可能。江湖术士自古至今都有,就是有这样的土壤。普通老百姓平静且怀着坚定的信念接受了所有的疾病与不幸,因为在他们看来,没有别的出路,一切就是这个样子,所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他们坦然面对生死,更多的时候是带着欢乐。最后,作者认为劳动人民创造生活的行为才是真正的事业。

同样是信仰,如果人们信奉它,却不遵循它行事,让作者感到疏远而毫无意义;如果人们遵循信仰去生活,相反作者会认为这种信仰很理性,深深吸引它。(我要建立信仰。)从后面,可以感觉到作者深深的厌倦自己富足生活背后,随意满足与追逐欲望的行为。幸福的人应该有意义,并乐在其中。动物为了吃而生存,很幸福,人如果单独谋生则不易生存,他则是为了大家去谋求生活。

终于作者也想建立起自己的信仰了,也就是自己的‘上帝’。真正的生活才能找到对真理的认识。寻找上帝不是证明上帝,而只是一种感觉,不是源自头脑,甚至是与思考相反——它源自我的心。

接着作者开始探寻上帝,只是很遗憾。作者很难相信上帝存在。祷告越多,越怀疑。肉身是父母生,可是精神自由的意志又是谁赋予呢?或者作者在想到有上帝这个概念时,内心又一阵升腾,充满生机,但快乐很难持续,理智又开始工作。

接下来,作者突然脑光一闪。活着,寻找上帝,没有上帝就没有生命。有没有不重要,重要的是往信仰路上前进的过程。在往后的日子,作者没有自杀,而是在失去力量想要自杀时,那股力量又重新回到身上。(当我感觉到他,并且正在寻找他时,我才能活,才能真正地活。)所有信仰的本质就是,它赋予了生命一种死亡也不能带走的意义。

诚然,普通老百姓过着作者认为的真实生活。只可惜作者做不到与人民打成一片。做不到也不想勉强做到,不然就是欺骗自己。继而,作者又去了教会。并知道了一句话:教会的绝对正确是信仰的根本信条。作者接着完成了东正教教会的很多仪式,以不能违背爱的理由。作者成了信教中的一员。并觉得这样与祖先与现代人拉近距离也很好。

然而在重新接触教会后,不同教会的排除异教的行为与教会宣传的团结友爱不一致,使得作者心生怀疑与恐惧。最后,作者回到本源,重申了自己要的,作者要的是探求信仰与生命的力量,而教会寻觅的是如何在世人眼中用最好的方式完成自己作为人的某些义务。东正教对于蛊惑教徒的邪教徒手段亦很残忍,砍下他们的头颅,或者关起来。紧接着,俄罗斯内战基督教以信仰之名屠杀同胞,让作者更加心生战栗。

最后,作者总结即使作者深信的教义里也并非全是真理,即使普通人的信仰里亦并非全是真理。真理与谎言已交织在一起。紧接着,作者依然顽固不放弃寻找自己真正的信仰。教义是作者得救的希望。应小心翼翼的研究,分辨出真理与谎言。

这就是作者寻找生命的意义之路,建立信仰之路,为了能真正的生活。

相关文章

  • 2017年/第七本——《忏悔录》

    生命是一个圆。从起点奔赴终点。列夫托尔斯泰受叔本华影响,世界观发生改变。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作者从小受东正教的影...

  • 生命的意义?

    列夫•托尔斯泰《忏悔录》与奥古斯丁《忏悔录》、卢梭《忏悔录》并称“世界三大《忏悔录》”。今天所读的是列夫•托尔斯泰...

  • 摆脱困境的四种方式

    列夫·托尔斯泰在《忏悔录》第七章中写到“四种摆脱困境的方式”: 1、无知。 2、享乐。 3、借助力量和能量。 4、...

  • 我的忏悔录

    我的忏悔录

  • 自传性小说推荐

    圣·奥古斯丁 《忏悔录》 卢梭 《忏悔录》 蒙田 《散文集》 富兰克林 《自传》 歌德 《自传》 乔治·桑 《我生...

  • 讀書報告(一):人心在上帝裡面得安息一一一讀《忏悔錄》

    读书报告(一):人心在上帝里面得安息 -------读奥古斯丁《忏悔录》 在所有以《忏悔录》為...

  • 张旭明:我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就在刚刚

    就在刚刚,我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就在刚刚,看完列夫托尔斯泰的手稿《忏悔录》。 很意外看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手稿《忏悔录...

  • 我的读书时代。

    最近不知为何买了本列夫托尔斯泰的《忏悔录》,看后更多的是反思生活和审视生命。他说:“生命,就像个圆;从起点出发,奔...

  • 绘本漂流第七期

    绘本漂流第七期

  • 列夫托尔斯泰之《忏悔录》

    《忏悔录》演讲稿 《忏悔录》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心灵自白,也是通俗易懂,写给普通人读的“认识生命”之书。它是《战争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年/第七本——《忏悔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hy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