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演员看似朴实,和喜剧演员完全搭不上边,其实,当他们开始表演时,我们便发现这些演员压根就是演喜剧的料。
他们没有令人一看就想笑的外表,却用扎实的表演根底完美生动塑造一个个捧腹角色,一开口就令人想笑。
王千源无疑就是这样的人物。
影片《钢的琴》中,他轻车熟路一般塑造一位落魄也幽默的工人父亲形象,为了给女儿造出一架钢琴而动员那些因为生计而疏远了的哥们,衍生出不少的欢乐和泪水。
与其说这部影片处处笑料,倒不如说这是一部黑色幽默剧。
黑色幽默剧,除了幽人一默之外,所附带的黑色现实色彩更让我们深思。
剧中将焦点对准一群下岗工人,男主角陈桂林(王千源)和女友(秦海璐)自组小乐队服务婚丧嫁娶仪式。
几个人顶着漫天大雨在别人丧礼上深情一般演奏具有新疆味儿的《怀念战友》,本来一个悲伤的场景却看得我们想笑。
一如这部听着像极了纪录片的片中,却看得忍俊不禁又沉思感动。
那些总响起的不同风格的音乐着实为影片增贴一抹亮色,似乎也在表明东北人天生就具有一种无处不在的乐观。
不论天大的难题,好像他们在咋咋呼呼之间轻描淡写地就把难题解决。
其实,这些音乐更直抒胸臆一般地宣泄着剧中人物的心绪。
不得不说,这些不同风格的音乐还是搅乱作为观众的我们的心底一湖平静,泛起阵阵涟漪,却让我们乐享其中,甘心随他们走一遭悲喜无端。
音乐一会儿是俄罗斯的《三套车》,一会儿新疆味儿的《怀念战友》、一会儿又切回香港金曲《我想偷偷地望一望他》,一会儿又民族风《步步高》……
如此不少的音乐出现,竟和贾樟柯的影片有几分相似。
只是贾氏影片中的音乐更多是标志时代背景,更多是一种对流逝往昔的回望。
而剧中则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宣泄人物心绪。
除此音乐,影片的选景也颇有几分贾氏影片中的被时代抛弃的一派破败。
影片把镜头更多地对准了荒凉破败的工厂和宿舍——
曾经盛极一时,响躁一时的大工厂和宿舍。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国有企业掀起破产兼并的洪流,数以万计的在职工人一夜之间惨遭裁员,判若两人,成为无业游民。
片中这些下岗者再见曾经投入火热的废弃旧址,想必戏外的我们也能懂他们心情。
这些对逝去的无可奈何我们早已在贾氏电影中随镜头跟着那些被时代遗弃了的人物多次感悟。
却正是这些行走在社会边缘的人,他们曾经不屈不饶地追求过,承受过,挣扎过,也悲喜过。
影片唯一瑕疵便是叙述略显累赘,本该在一个半小时解决的战斗却愣是到了近两个小时才结束。
如果陈桂林在造琴失败,对女友深情告别时结束,不完美却留白的结局算得上一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完美之作。
人生大概这样,能接受有杂质的友谊,也要经得起梦想破灭带来的挫折。
大概生活已是沉重,电影不能再关上希望之窗,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也更能激励我们前行。
毕竟,拼过之后才能得到丰满的果实。
而拼,就是人生的本来姿态。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佳作,值得我们花费两个小时与之走一遭,信心丛生地走一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