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则笑话,说有个老太太看电视转播篮球赛。她越看越不懂,说:哎呀大家为了一个球抢啥抢,这汗流浃背的,每个人给他发个篮球不就完事儿了吗?
老太太的话当然可笑,但她无意间戳中了问题的本质:篮球本身并不稀缺。换句话说,篮球场上这10个人,是在争夺“篮球”这个球吗?当然不是,篮球只是球员们互相竞争的媒介和工具,它是球员实力的表达物而已。假如每个人都玩自己的篮球,就消灭了竞争,也就消灭了比赛。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砖家在大声疾呼:哎呀!中国人房屋自有率已经很高很高了,中国的楼市库存很大很大,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已经见顶.....所以,中国楼市有危险,房价要降.....他们的话,就像老太太说的那样,房子(篮球)很多很多,根本没必要急吼吼地买(抢)。
砖家的话对吗?百分之百正确。房子数量多少,最大的因素就是土地供应。中国的土地资源稀缺吗?充足得很。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技术角度而言,99%以上的地方都能盖房子,目前大部份地区仍然是长草长树长庄稼积雪沙漠河流。曾经有个粗略的统计,说中国目前已建成和计划建的房子,加起来可供30多亿人居住。
咋一看,哎呀楼市泡沫大得不得了。然并卵,这样的“正确”毫无意义,人们争夺的根本不是“房子”本身,而是房子背后凝聚的价值和共识。
球员们会争夺哪个篮球?不是质量最好的篮球,也不是镶钻的篮球,而是从裁判手中发出的篮球,只有这个球,才能表达球员的竞争力。越是高级别的赛事,球员们争抢得越激烈,这不是因为篮球有什么变化,而是竞争对手变强了,争夺到篮球的价值更大了。
同样道理,人们会争夺沙漠戈壁上建的房子吗?会争夺深山老林里的房子吗?会争夺人口净流出地区东北三省的房子吗?会争夺远离城市的广大农村自建房吗?不会,不是说房子质量不好,面积小,而是这些房子没有凝聚足够多的价值。
哪里的房子被人们激烈追逐?一二线及其他热点城市的房子,这些城市有强大的人口集聚效应,坐拥这些城市的房子,就可以分享着它们发展带来的源源不断的红利。
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有没有泡沫?“泡沫”的意思是这个商品的价格明显大于它的价值。从绝对价格来看,一二线城市的房价确实碾压其他地区的房子,卖掉深圳一套房,回老家可以买半条街,去惠州也可以买好几套。但是,价格高本身不能断定有泡沫,腾讯的股票价格站上了300港元,比初上市时高了几百倍,但它目前依然被认为是最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之一。
如果一二线城市有泡沫,最着急的就应该是政府,它必然采取救市措施,因为政府垄断土地供应,其实是房价上涨的最大受益者。1995年,深圳在宝安、龙岗两地实行“买房送户口”的政策,买的面积越大,户口指标越多。当时而言,这两个地区就是有泡沫,政府不得不附赠户口来促销房子。但到了2006年,这个政策就彻底消失了,因为楼市行情好了。
现在一二线城市基本上都实行了非常严格的限购政策,卖货的白字黑字说不乐意卖给你,你能说是他想坑你的钱吗?北上广深都限制本地户籍家庭只能买两套房,其中第二套首付要到达七成甚至八成,而且利率上浮,这一般被解读为“降低整体金融风险”,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对银行而言,有能力买第二套房的家庭明显比首套房家庭的实力更强才对,贷款给他们更安全。
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二线城市的限购政策纷纷大幅度加码,给房价来了个急刹车,造成房价高位横盘甚至小幅下跌的态势。但这并不能解读为楼市下行,它只是暂时被勒住了脖子,一时间不能跑起来而已。
限购政策加码带来的效果有两个:一是逼迫投资客转场,让他们去接盘人口聚集效应弱得多、楼市潜在风险更大的三四线城市,比如年初以来环京地区、惠州地区就火了一把;二是强行停车,让一二线城市里那些苦苦追赶的无房族有上车的机会。
但是,市场规律是不可阻挡的,它像无情的物理定律一样,你无论做什么,它都在那。你无论蹦得多高,万有引力都会把你拉下来,而市场规律尽管在短时间内会被短平快的政策有所压制,但随着时间推移,它迟早会卷土重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