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这就是青春散文
“中国式的爱” 爱而不得

“中国式的爱” 爱而不得

作者: 胡八毛 | 来源:发表于2018-06-18 16:16 被阅读10次

    “家”是一个带有温暖的字眼,读出来的时候,嘴巴微张,带有点点笑意。 好像只要说到家,大家都会觉得幸福。但其实,在中国式家庭里,得花费极大的心思和时间去揣摩和感悟围绕在家庭里的温暖和爱意。有些时候的爱并不是肉眼可见的清晰和客观,它也许包裹在层层误解和口不择言当中;也许被一连串的沉默和寡言掩盖;也许从一开始,这种爱就注定要被不理解和难以接受或是要用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去感受。好像失去后才懂得珍惜这句话就是对“中国式的爱”最好的诠释。

    其实,我有点讨厌甚至是拒绝这种中国式的爱。这种被动的,令人心烦意燥的爱,当它向我走来时,更多的并不是张开双手拥抱我,而是用一种命令的甚至是责怪的口吻来斥责我。当它大摇大摆义正言辞企图包裹我的时候,我下意识的躲闪,逃避甚至是对抗。我拒绝了它,拒绝的干脆、果断、决绝。但是我也拒绝了它背后的一切,发出这些爱的亲人,虽然这并不是本意。

    拿到毕业证已经三天了,从我踏上回家的车那一刻起,中国式的爱就开始发动全方位攻击,从四面八方向我涌来,我毫无招架之力,节节败退,最后唯有沉默以示抗争。我们家的传统是大事来临时,一家之主舅舅不主动发言,外公外婆小姨小姨夫旁敲侧击,敲山震虎,先是你一言我一语,表演个二人转。若是我主意已定,纹丝不动,就开始威严上身,话语讽刺。最后就是三堂会审,集体批判。这种方法我和表弟早已领教过无数遍,从一开始的抹脸擦泪到现在的无动于衷,当然心里的讨厌程度也在节节攀升。

    关于毕业找工作的事从年初就开始抗争,敌来我往一直到现在,只要我没有低头,没有听从他们的安排,抗争就会一直在。就算成家立业,也会成为饭前饭后节来节往的笑资。就像很小的时候,闹过的那些笑话,还是会时不时出现在饭桌上,邻里攀谈间或是亲友会面时。可一旦你对此表达你不满,愤怒,反而会被斥责成小气,开不起玩笑,可这明明是我自己的事情,但到最后自尊和话语权一起丧失掉了。

    这让我有一种错觉,是不是关系越亲密,就越会口无遮拦,什么都能成为用来交谈的话题或是聊天的助兴之趣?也许自尊这个东西,在最开始,从落地时就被长辈用来牺牲了。并不是从哪一代开始,而是有可能是一直持续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从被剥夺自尊开始成长为剥夺他人自尊的人。

    还记得初中那会儿,我把收到的情书都放在枕头底下。其实并不是喜欢其中的某个人,只是喜欢那种被人喜欢的感觉而已,那种原来我也有人喜欢的感觉。甜滋滋的,好像心里开了一小簇一小簇的棉花一样,柔软又轻飘飘的。

    可是某天,我放学回家,刚进家门就被我妈提溜到一边,她板着脸问,

    “你最近是不是谈恋爱了?”

    “没有啊。”

    “那枕头底下的情书是怎么回事,你跟我好好说说。”

    “没什么,那是别人写的,我没谈恋爱。”

    “你最好老实说,我已经把这个事告诉你舅舅了,我读给他听了。你才这么小的年纪,就不好好读书,你等着你舅舅的电话吧。”

    “我没谈,你别瞎说,那些信呢?”

    “你还想着那些,我早就一把火烧了。”

    只记得我后来接完我舅舅的电话就跑到房间蒙着被子哭了很久,在那个小小的土砖房里,那些棉花都被狠狠撕碎了,扔在地上被人践踏。傍晚四五点的阳光透过纱窗射进来,柔柔的,我趴在枕头上一动不动,感觉不到一点温暖。

    数年之后,当它被提及时,被大家打趣和玩笑时,我仍然觉得愤怒和委屈,两只眼睛能酸出一碗咸咸的眼泪。

    我在中国式的爱里饱受痛苦,眼泪和苦闷愁了一个又一个夏天,愤怒和委屈通通都没有用,我偶尔的爆发和抗争可以为自己换来一丁点的自由,但随之而来的则是更为久远的抱怨和嘲讽。抗争的话题反而能在亲朋好友团聚间、茶余饭后餐桌上成为最大的焦点,承受来自四面八方三姑六婆的非议和指责。

    我在这种中国式的爱里打滚撒泼耍赖甚至是对抗了二十多年,也许还要进行一辈子的奋斗。

    “中国式的爱” 爱而不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式的爱” 爱而不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pn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