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山不狃,复姓公山,名不狃(也作弗扰),字子泄。他是鲁国当政者季桓子的家臣,曾经与阳虎等一起操办过季平子的丧事,深得季桓子的信任。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他被派去担任季氏的私邑——费邑的邑宰。当时季桓子的宠臣叫仲梁怀,和阳虎有怨恨。阳虎打算驱逐仲梁怀,公山不狃先还加以阻止。但仲梁怀越来越骄横,曾跟随季桓子巡视东野,到了费,对公山不狃不予礼敬。公山不狃十分生气,促使阳虎驱逐仲梁怀。阳虎发动内乱,旋即被平定。
阳虎出逃齐国之后,公山不狃利用费邑反叛季氏,请孔子前往辅助。孔子当时已经五十岁了,政治抱负一直无法施展,故打算前往,说:“周文王、周武王起于丰、镐之地而称王天下,如今费邑尽管小,但或许还是有希望吧!”打算前往。子路不高兴,阻止孔子。孔子说:“他们召请我,岂能徒劳无益呢?如果任用我,我将使周文王、周武王的德政在东方复兴!”然而结果没有成行。
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为大司寇,并“摄相事”,代执政的季桓子处理国政。他实行“堕三都”的计划,以便抑私家、强公室。叔孙氏、季孙氏吃尽了邑宰叛乱的苦头,支持孔子的这一主张,郈邑被顺利地拆毁;堕费时,却遭到了公山不狃的顽强抵抗。公山不狃看到郈邑被拆,作了应战准备,当季桓子率领大军前来堕费时,公山不狃和叔孙辄带领费人攻入鲁都。身为大司寇的孔子命申句须、乐欣率兵反击,击败费人,公山不狃逃到齐国,费邑终于被拆毁。
“堕三都”事件之后,公山不狃逃到齐国,后又辗转逃到吴国。鲁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吴国为了邾国,准备攻打鲁国。吴王询问叔孙辄,叔孙辄回答说:“鲁国有名而无实,攻打他们,一定能成功。”退出来之后,告诉了公山不狃。公山不狃阻止说:“这是不合于礼的。君子离开自己的国家,不到敌国去。在鲁国没有尽到臣下的本分而又去攻打它,为吴国奔走听命,这就可以死去了。有这样的委任就要避开。而且一个人离开国家,也不可以因为有怨恨而祸害自己的乡土。”公山不狃虽然叛鲁,但其“不以所恶废乡”的言行还是值得肯定的,表现了一定的情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