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群贤传24:有子传

作者: 一竹居 | 来源:发表于2019-03-13 06:57 被阅读133次
巍巍大芹山,云深不知处。幽幽奇兰韵,自在一竹居。


敢死队


鲁哀公八年三月,吴国进攻鲁国。

鲁国前费宰——公山不狃,刚好流亡到吴国。吴王夫差要他为吴军做向导,他不愿意、又不得不这么做。因此,他故意把吴军往险地带,取道鲁国的武城邑。

当初,武城人在吴国边境种地,拘捕了浸泡菅草的鄫国人,傲慢地问他:“干嘛弄脏我的水?”现在,那个鄫国人为了报仇,帮吴军带路。吴军攻下了武城,鲁国上下一团糟。三桓的孟懿子,赶紧向外交官子服景伯请教:“子服大夫,现在咋办?”“他来,就和他打,有啥好怕?再说了,是我们把他招来的,还有啥要求呢?”

吴军势如破竹,高歌猛进。先是驻扎在五梧,次日又驻扎蚕室。公宾庚、公甲叔子与吴军在夷地交战。不料,公甲叔子、析朱鉏被擒,并献给吴王。吴王夫差感慨地说:“他们同乘一辆车,表明鲁国善用能人,国家不可能被征服。”

吴军驻扎在泗水边。季孙属下的微虎,打算率领敢死队,刺杀吴王夫差。他让700个部众,在庭院里跳跃3次,选出300个。有若,光荣入选敢死队。临行前,有人向季孙进谏:“敢死队,不足以伤害吴军,反而白白送死。不如停止行动!”季孙思之再三,取消了“CW计划”。吴王听说后,吓得一夜三迁。

后来,有若入读孔校。

仿夫子


有若,姓有,名若,小孔子33岁。夫子去世后,大家思念他,便共推貌似夫子的有若为夫子,即有子。有子的主张,与孔子一脉相承。

孔子前期的核心主张是礼,凡事依周礼而行。有子认为,礼的作用,以做事恰到好处为可贵。过去圣明君王治理国家,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小事大事,都做得恰到好处。但是,如有行不通的地方,便为恰当而求恰当,不用礼来加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按《论语》,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1·12)

其实,很多东西都需要一个规矩,因为无规矩不成方圆。有子认为:所守的约言符合义,说的话才能兑现。态度容貌的庄矜符合礼,才不会遭受侮辱。依靠关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按《论语》,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1·13)

孔子中期的核心主张是仁。仁,内涵丰富,主要是博爱和谐。博爱,指爱己也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谐,指个人身心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阶层关系的和谐。有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平时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是很少见的;如果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是不会有的。君子致力于基础工作,因为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按《论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

顺便说下,孝,指孝顺父母;悌,指顺从兄长。孝悌,有时写成孝弟,其实是“弟”通假为“悌”。君子,有时指有德者(好品德),有时指有位者(当官的),有时兼指。这里指有德者。后代执政者,经常利用孝悌思想,让百姓服从管理,却很少为政以德,自我约束。

答哀公


鲁哀公,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总觉得钱粮不够用。对,不懂问孔子。孔子不在,就问现世孔子,也就是有若。

“年成不好,用度不够,咋办?”

“为啥不实行徹呢?”

“十分之二,都不够用,还实行什么十分之一的税收徹呢?”哀公急了,竖起两根手指。

“百姓用度够了,您咋会不够?百姓用度不够,您又咋会够?”

他们各说各的,不欢而散。按《论语》,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盍徹乎?”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徹也?”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2·9)

刁难


有子,貌似孔子;其实,才学不堪。

一日,弟子刁问道:“以前,夫子要外出,让我备了雨具。后来果然下雨,我问夫子如何得知。他答道:‘《诗》说,月亮不在毕星处就会下雨。昨晚月亮不就离开毕星吗?’”

“这……”

弟子难又问道:“商瞿年纪大了,还没儿子。他母亲很着急,打算帮他再娶个老婆。刚好夫子要去齐国,商瞿的母亲就向夫子请假,不让她儿子外出,以便生个儿子。夫子对她说:‘不要担忧!四十岁以后,商瞿会有五个儿子。’后来果然应验。夫子如何得知呢?”

“这……”

这也不懂,那也不懂,大家火了,拉下有若,不尊他为夫子。

新年伊始,春暖花开,我们要升职、升业绩,最好是日日升——昇!

相关文章

  • 论语群贤传24:有子传

    敢死队 鲁哀公八年三月,吴国进攻鲁国。 鲁国前费宰——公山不狃,刚好流亡到吴国。吴王夫差要他为吴军做向导,他不愿意...

  • 论语群贤传20:子游传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45岁,洒脱,自负,好文学,喜弹琴。曾为武城宰,大兴礼乐教化。后世,入选孔...

  • 论语群贤传9:冉有传(中)

    季氏总管 季桓子临终前,要求继承人季康子召见孔子。家臣公之鱼对季康子说:“当初,先主人任用孔子有头没尾,被诸侯笑话...

  • 论语群贤传10:冉有传(下)

    师徒不合 公西赤,字子华,出使齐国。冉有向孔子咨询,该补贴多少小米给子华的母亲。孔子答复,六斗四升。冉有嫌少,请求...

  • 论语群贤传8:冉有传(上)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鲁国人。他小孔子29岁,性谦退,多才艺,尤善筹算。算筹系腰中,随时随地算。长期担任季氏总...

  • 论语群贤传27:樊迟传

    智勇双全 鲁哀公十一年,齐国进犯鲁国。 季氏宰冉有,代表季孙率左军杀奔前线。管周父为御者,樊迟为车右。季孙看了看,...

  • 论语群贤传1:子路传(1)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 他小孔子9岁,性粗野,好勇力,刚直仗义。当过孔子的保镖、学生,并在孔...

  • 论语群贤传6:子路传(6)

    粗野 子路本性粗野。后随孔子学习,虽有所改进,但不时露出尾巴。按《论语》,由也喭。(11·18) 粗野,首先表现在...

  • 论语群贤传7:子路传(7)

    刚直 弟子中,敢当面顶撞孔子的,唯有子路。 因为,子路刚直。 在卫国,孔子遇上麻烦了,南子要接见他。这南子,可不是...

  • 论语群贤传2:子路传(2)

    离开叶邑,继续前行。 楚国山多水更多,孔子绕来又绕去,就是绕不到渡口。没法子,孔子拿过子路驾车的缰绳,让他去问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群贤传24:有子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aw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