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想法简友广场
时堰大会堂前身事略

时堰大会堂前身事略

作者: aaammmth | 来源:发表于2021-08-11 11:10 被阅读0次
时堰镇大会堂

时堰镇大会堂,位于旧集镇中心道立路(原公社路)北首,建于1971年。其前身为时堰冯氏家祠,此地古称戏桥口,道光《时村记》称戏台口,地下曾掘见古人墓。有桥建于镇北夹河上,分县时已坍圮,横贯镇北的夹河也日渐淤塞。形成的空场,一直为小镇古往今来万寿元旦社日集聚场所,叠鼓祈年,割牲酾酒,热闹非凡。至嘉庆十五年(1810),国学生冯其瑚(冯道立父)在戏场南重修祖莹。“墙宇告竣,坟塚垒成,树石墓门,燦然毕具”,坟园柏树葱茏,内有株粗壮银杏树冲天入云,与静业庵塔院古白果树遥遥相望,亭亭如盖,俨然为镇中一景,解放后墓园荡平建为公社家属大院。

原冯氏家祠,空场北,嘉庆十六年(1811)由冯其瑚倡首捐赞,鸠工庀材,两年后建成,大门朝东,上书“冯氏祠堂”四字。祠堂南北向前后两进房屋,正殿为七檩硬山,内供奉木主昭穆若干。兹逢春秋灌献之辰,通族敬备牲醴,承祧继绝之思,不失为古镇之洋洋大观。与镇后街相隔不远的“孙氏家祠”(道光十一年建,1831,现为老文化站)家祠宴的流光溢彩,今天仍为黄耇老者所赞道,记忆中灯灺摇曳,金齑玉脍——遥远家祠景象似乎还历历在目。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冯氏家族曾建贞节坊在家祠侧。这座湮灭无音的时堰石牌坊,为冯氏孙陈二孺人坊,以表彰冯道立伯母孙氏和庶婶母陈氏。额枋正中匾额上刻“劲节双标”四字,源于道光五年(1825)学宪辛从益旌奖陈孺人。左立柱上刻“学博祝补斋先生跋”全文。祝勤,字修来,号补斋,崇明人,道光十一年起任东台县学训导,司铎东亭多年,文字之交惟务堂冯征君为最契。坊柱勒此跋意在表彰同励冰霜但年例不符的张孺人。张氏陈氏两妇为时堰监生冯右平妻妾,各守节28年与31年,守节30年按则例可建坊。按《时村记》记载,此坊旌表的另一节妇孙氏,为时堰冯腾耀妻,尽克妇道,教子有方,守节50余年。《嘉庆东台县志》列女卷有录。其道光元年殁,寿82岁。《同治续纂扬州志》记录其30岁夫故,苦节53年。

《记》云,这次时堰镇请旌建坊者共有三人。除上述孙陈二人,尚有烈妇孔胡氏,《续纂扬州志》云均为道光十六年(1836)旌。孔胡氏系已故胡筠庵室女,名致和,壶范素娴,时堰孔芸圃妻,道光十二年,夫卒,哭泣不已,越四十日赴水殁。氏夫弟孔广仁,字春田,道光庚戌年贡生。为嫂请节,曾作《节烈行》,辞藻绚烂凄婉,排偶对仗,澔而不烦,有楚辞汉赋之风。氏父胡筠庵,家住静业庵后巷,与大庙寮舍襟连,因无人承嗣,舍宅为庵,称胡氏家庵。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时堰安定学塾在此庵设立,负责人冯济德。民国元年改称为时堰市立安定初等小学校,校长汪丙炎。二年改称时堰市第一初等小学校,校长邰炳棨(字戟门,泰州海安人,邰爽秋父),教员孔宪扬。房屋一分三,教室门窗朝北,光线暗淡,学生计二十一人,为今天时堰小学前身。

有关孔胡氏建坊未见志记与流芳,其30岁赴水死,学宪廖鸿荃给以“贞心烈操”匾额。事迹《续纂扬州志》、《光绪东台县志稿》节孝、烈女有录,但两志均未言建坊。联系其父捐产、冯孔两大家族请旌词稿人冯道立、孔广仁,以及文稿具呈对象时堰生员潘鹤龄、赵光城、汪本林、潘丙等人,可以看出主导地方风化往往是功名读书人物,充当地方士绅乡贤,即所谓贤明公正者更注重家族维风教养,以此达成彼此间旌典互生,而受旌表的家族妇女题名坊上,死后设位祠中,春秋致祭,彝训绰楔之荣。

时至清代,由于风教制度的完善敕撰推广,从宋理学引申出的极端孝烈行为已受到政府明文否定,如《大清会典则例》“顺治年间定例割股或致伤生卧水或致冻死恐民仿效不准旌表”;康熙二十七年谕“夫殁从死旌表之例应停止自王妃以下及小民妇人从死永行严禁”。在风教设计上,国家对于节妇与烈妇的态度截然不同。《清实录》雍正六年谕内阁“是以节妇之旌表载在典章,而烈妇不在定例之内者。”节妇价值在于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完成丈夫未竟事宜,符合伦常,适应社会利益与秩序需求,受到统治者极力推崇。所以道光五年江苏学政辛从益旌奖节妇陈孺人是其职务的自然,与则例契合。《县志稿》云:“陈氏时堰镇冯右平侧室,夫故,氏年二十八岁与正室同节守节三十一年,建坊。”而对于烈妇,雍正谕诘:“不知夫亡之后,妇职之当尽者更多。上有翁姑,则当奉养以代为子之道。下有后嗣,则当教育以代为父之道。他如修治苹蘩,经理家业,其事难以悉数,安得以一死毕其责乎?”夫死从殉尽管符合从一而终的理学思想,迎合世俗道德观,烈妇行为表现壮烈,但按教养秩序要求,严重缺乏家庭责任感,增加了老少无依的社会动荡风险,故不列入国家旌表定例。

笔者据《县志》、《县志稿》列举,从顺治朝到光绪甲午二百五十年间,县境内旌表节孝给银建坊者共有45人,建坊39座,以节妇居多,无一从死烈妇。时堰镇除冯氏孙陈孺人坊外,另有塘坝村丁氏节孝坊。丁氏赵澧妻年十九守节,寿八十四,乾隆四十七年(1782)建坊,上世纪六十年代毁。乡民印象:此坊高约八米,三门四柱冲天式。上额枋之上有尊巨大宝壶芦,正中为龙凤牌,青石镂雕,两蟒戏珠缠绕边缘,正反皆浮雕“圣旨”二字,枋上镌旌表节孝等字样,侧柱有楹联。

                          aaammmth  2021.8.10

埋在大会堂台阶下带榫口的红砂岩石板, 与四周散落的石条(250×43×15),非冯氏石坊构件,为时堰镇西夹河上原西虹桥石身。道光《时村记》云,其在镇西夹河,两岸皆米市,为商贾聚会之所。西虹桥为木梁桥,宽2.5米,基台部分皆为石结构,两坡石阶。卯口石为跨河托木基础,方梁上横铺厚木板,左右红漆扶栏。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毁。 从残留于世的塘坝节孝坊,云纹额坊构件 夹柱石,可大致验证出此石坊高宽度。 注:所有图片资料均来自2019.12采风。并借助此文向乐于讲授的时堰街坊孙丽珠、姜经受、左保阳等老人们致以感谢!

相关文章

  • 时堰大会堂前身事略

    时堰镇大会堂,位于旧集镇中心道立路(原公社路)北首,建于1971年。其前身为时堰冯氏家祠,此地古称戏桥口,道光《时...

  • 昆嵛山事略

    第三天发热,失眠 偷闻夜鸟吞咽寂静 左眼的疼 终于温驯如鹿 今晨,去 昆嵛山 绵薄的一层雾,阳光恰好 草木葳蕤。他...

  • 小赵事略

    七八月间下雨时,是小赵的节日。 小赵对雨天,尤其是夏日的雨,有着天然的喜爱。小雨像烟气,空气像穿了一层薄薄的纱,温...

  • 四川成都之旅 (二) 都江堰

    经过一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都江堰景区。都江堰...

  • 这些天的冷暖

    十堰与随州都属于湖北,我以为我会很适应到十堰的日子,等我到了十堰时,才觉得煎熬,觉得冷。随州和十堰都是很好的地方,...

  • 前身

    “我是沙仑的玫瑰,我是谷中的百合”。 我是月宫的宝 我的畅想 和我的衣裳一样纯洁。 可我想吃糙米和蒜沫 想趴在窗外...

  • 前身

    经常问我的前身,有的人,疑问有再世吗,这么说来,我感到前身,他是两只眼睛。 清奇的眼睛 张望地面上,我的眼眸清莹,...

  • 都江堰-碧水青山两相依(二)

    摄影/文字:诺尘 从都江堰的北大门进入后,前行不远,便可看到著名的安澜索桥。安澜桥的前身始建于战国末期,是我过著名...

  • 宜昌边边(188)

    宜昌边边(188) △《事略稿本》 一八八、以退为进 194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国民大会(时称"行宪国大"...

  • 游万源湖

    阳光甚好的下午,百无聊赖,约上同事去万源湖走走。 万源湖前身叫斜陂堰水库,1958年大修水利的时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堰大会堂前身事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aq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