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完美,去听CD啊!真唱久了,总有走音的时候。你以为某V天然喜欢假唱啊?
图片引自网络走音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应对,下面,通过几个案例的分析,给大家介绍一些方法,相信总有一款适合你!
案例一:话筒故障法
曾经有幸作为非著名组合“北大男声”四重唱的第一代成员之一,在校内外走过几次穴。某次演出,前奏弹完,负责唱第一句的老刘,一开口就没在调上(在此,没有任何嘲笑老刘的意味,事实上,第一个找音的人或声部是值得尊重的,真的不是轻松的活儿),这让我们其他几个眉头一皱,心头一紧——如果沿着老刘的调儿接着往下唱,似乎无法说服自己;如果按照谱子上正确的调儿唱,又势必会立刻和老刘“打架”,观众大多会听出别扭和奇怪来。
某知名指挥有一个观点:如果先行进来的声部音准和节奏稍有瑕疵,那么其他声部即使唱得非常“准确”,但没能合上,唱的也是“不对”的——合唱或重唱是一条船上的,谁都无法独善其身,浑然一体的默契感是我们努力追求的境界。
进退两难之际,负责高音的DS同学急中生智,把手中的话筒朝着音响的方向一晃,立刻引起一阵刺耳的啸叫,伴奏和演唱顺势就都停下来了,在装模作样的调了调话筒和音响之后,演出重新开始,这次非常顺利。
急智的话筒故障法成功的化解了一次可能发生或者说已经开始发生的演出失误,然而,对于更多“不插电”的演出,又该怎么办呢?
案例二:即兴创作法
无伴奏合唱,对音准和节奏的要求很高。有一次,高指挥亲自指挥演出他根据清宫调式改编的无伴奏合唱《大江东去》,合唱团一上来就没找着音准和节奏,越唱离清宫越远,整个一后现代,高指挥脸耷拉的,不忍直视。第一段引子唱完,高指挥来了个暂停的手势,请钢琴重新给音,把引子又唱了一遍。
台下观众哪见过这阵仗,听得一愣一愣的,还在咂摸,这是什么高深的创作和演出手法,好后现代!
不过,“即兴创作法”最好仅限于原作者自己指挥或演出时使用,其他人随便篡改,作曲家可是会很生气的,比如王教授的《人文颂》。
案例三:现场教学法
心理不够强大的歌唱家,千万慎重选择和交响乐团合作,尤其是勇哥指挥的交响乐团。
别以为伴奏带倒背如流,钢琴伴奏驾轻就熟,电声乐队信手拈来,在交响乐团面前,一切归零,除非你背得了总谱。
同样还是王教授的交响合唱作品,《客家新韵》,充分融合了客家山歌的元素,除了邀请原生态歌者,还请了某音乐学院的老师助阵参演。即使教出过很多学生,但在和交响乐团及我们合唱团合作首演中,音乐学院的老师还是彻底的蒙圈了,完全无法准确的进出,我们眼看着勇哥脸黑的吓人,牙都快咬碎了。
好不容易演完,估计勇哥实在忍无可忍,挥手示意观众停止鼓掌,开始了现场教学时间,具体讲了些什么话我记不太清楚了,大意无非是说,作品挺好,难度不小,首演紧张,发挥欠佳,“请允许我们把最后这一乐章再演一遍”,供大家细品回味。
于是,首演史上不知道是不是绝无仅有的现场教学法就这样留名江湖。
当然,前提条件是,你得叫勇哥。
最怕勇哥怒回头,引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