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表侄子结婚了。
那个从小到大斯文白净的孩子;那个刚刚还说着话,两秒钟后能站着睡觉的孩子;那个把他爸爸只泡过几遍的茶叶晒干了拿来送给舅公喝的孩子;那个东西可以往家拿却不能往外拿,因为觉得会亏本的孩子结婚啦!
托他的福,我这个当姑姑的居然坐了一回新娘桌,身份地位唰唰唰往上涨有没有,当婶婶跟新娘子介绍我和妹妹的时候,本来还说要叫姐姐,后来反应过来说不对,要叫姑姑,咳咳咳!老了老了,连叫我姑姑的人都结婚了。妹妹在一边淡定得很:“我好几年前就做婶婆了”,好吧!你辈分高,你牛。
刚到婚礼现场时,当嫂嫂安排我们俩坐新娘桌的时候,我们有点惶恐,旁边一个亲戚故作为难叹息:“如果你们两个不坐那就难办了”,怎么可以让自家哥哥嫂嫂难办呢?坐,必须坐!然后我们俩就成了新娘桌上最早上座的人,好一会儿才看到,又有亲戚引领了几个小姑娘过来坐定,然后就是两头的长辈在谁该坐,谁必须坐,还是让谁坐之间互相谦让,看得我目瞪口呆,有这么麻烦吗?
不过感情这互相谦让也是个传统,从小到大,印象中大人们都会在这个环节推让许久,不管是男人们还是女人们,那场面简直有趣到不行,比互相劝酒还要热闹,比口才的,比嗓门的,论备份的,论亲疏的,满脸堆笑的,故作生气的,个个演技满分,手段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好笑得很。
现在坐新娘桌规矩比以前少了很多,除了当媒婆的必须在每一道菜上桌的时候,把只有新娘桌有的,前12道菜上面的花夹到碗里,再夹一小份菜到另一个碗里放着,然后由新娘开始夹菜,众人就可以放开吃喝了。
小时候新娘上桌是不能吃饭的,一口都不能吃,只能呆坐在椅子上赔笑或者面无表情地坐着,鼻子里闻着饭菜香,看着满桌的人大快朵颐一直到餐宴结束,估计肚子都饿扁了,反正小时候我是很同情新娘的,虽然她们都很漂亮,可是要饿一个晚上,对儿时的我来说太难受了。
有一个传统从以前到现在倒是没变,就是从第一道菜开始一直到第12道菜结束,众人是不可以离开位置的,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反正在我们村一直就是这种习俗,但凡屁股抬高一点都会被提醒不能起身,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跟着母亲坐新娘桌,被告知不能离开位置,当场大哭,小时候吃婚宴,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厨房看下一道菜是什么,然后兴冲冲地跑回来报菜名,这个节目是必不可少的呀,你说难受不难受?
等到自己结婚的时候坐新娘桌,因为是在酒店请客,倒是能吃也有吃几口,但是因为前后要换三套衣服,只能胡乱塞几口,就被安排去换衣服,然后在长辈的带领下每一桌每一桌去敬酒,虽然内心是真的幸福,但是脸是真的笑僵了,等到婚礼结束了一样是饿到不行。
时光荏苒,现在居然是在叫我姑姑的人的婚礼上,不由叫人感叹时间过得是真快,不管怎样,用婶婶的话来说,毕竟这一场婚宴等了28年,值得开心。
亲爱的表侄子,新婚快乐,永结同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9266134/d1d69e0df9b90bf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