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看书,跟人聊天,或者其它很多的场景碰到有些会让自己“啊哈”的点。
碰到了之后一般我们会怎样做呢?
我自己在“啊哈”之后好像就没有了,下次再碰到触到了思绪里的那个点,就恍然再说一句,对对对,我好像听过,或者我好像在哪里看过。
欢喜的《搭建写作系统》课程,让我对解决上面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知想法和行动。
新的认知
一次聚焦一个点。
爱学习这没的说,但自己比较散。这个喜欢学一学,那个喜欢也学一学。学了不少的东西,但一年下来似乎什么都没有成体系。
欢喜老师建议一段时间,把精力聚焦一个项目,在一个地方发力,最后形成自己作品或者说MVP,搞单点突破。
这个观点我很认可。因为当时习惯培养的时候就掉过这个坑。啥都想培养,啥都半途而废。一直到后来开始慢跑100天计划起,完成养成习惯再去培养下一个好习惯。一个一个来,慢了反而更快了。
行动:
针对这个新知,我也准备半年聚焦一个领域,拆分要素,夯实他,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思维和体系,沉淀结晶。比如我这一段时间的主要学习就在于印象笔记,所以目前的输出都是关于印象笔记的学习心得和体验。一直到能够最后在写作群来一次印象笔记的碎碎念或者团队分享印象笔记使用为止。
搭建范例银行
欢喜老师拆解了他搭建虚构和非虚构类写作的范例银行。尤其是对于要素的拆解,比如非虚构类要素包括概念、人物、故事、观点、方法、金句这六大类。
虚构类呢,欢喜老师拆解了开头,过渡,结尾,动词等等,如何运用印象笔记将日常碰到的好的内容及时收集,并且刻意的练习仿写。
跟一流的作家,一流的作品学,将内容大卸八块,慢慢咀嚼消化,反而这些笨功夫下了后会弯道超车。
让我想起前一段时间一位理财达人分享他的消费观,感受好的东西,比如去吃米其林,见识过了最好的,反而不会扣扣区区,再去做吃那些对自己健康无益的垃圾食品了。
所以留意身边那些让你感动的点,记录下来,仔细品味,去模仿去学习。
行动:
最近在看史蒂芬金的《写作那回事》,关于优秀的作品,用印象笔记记录下来,拆解品读仿写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