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5.0周总结输出
易效能5.0第十二周践行报告

易效能5.0第十二周践行报告

作者: 汤静 | 来源:发表于2018-06-13 12:14 被阅读26次

本周看了一篇得到APP上万维钢的日课,讲到了关于学习的十五个真相,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下:

1.间隔学习

我们学习各种技能,有时候会遇到一个短暂的“平台期”。学习知识并不是越快越好。复杂的技能需要时间间隔。

人脑的记忆原理,是“提取记忆”这个动作能够加强原有的记忆。所以有点间隔,暂时“忘记”一下,过不久再“回忆”一下,是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

现在心理学认为人有两种“工作记忆”。“短期工作记忆”相当于计算机内存,是完成一项具体工作的时候大脑随时使用的记忆。“长期工作记忆”相当于硬盘,是我们平时的知识储备。

所谓学习,就是把进入到大脑的短期工作记忆的内容强化吸收,写进长期工作记忆之中的过程。所谓创新,就是把长期工作记忆中的相关内容调出来,放在短期工作记忆里跟新信息形成配合的过程。

2.随机学习:

随机排序学习法比有规律训练更有效。比如说小孩学写字不要一个字写十遍,最好几个字穿插着写。再比如做数学题不要同一个题型反复练,最好混合起来练习每次都不一样的解题策略。通过多样性的环境能对大脑产生各种刺激,特别有助于加深记忆。

3.间隔并且随机:

这周学了一点就放下,下周接着学得先提取一下前面的记忆,这样多次提取,记忆就加深了很多。交叉着在同一时期内学习几门课程,比学完一门再学另一门的效果好得多。

读书也是这样。我们应该随时都有好几本书在读。一本书拿过来读上一章就放下,明天换另一本书读,然后过几天再回到这本书接着读。这样每次读的时候都要先提取一下上一次的记忆,最后能记住的东西是最多的。

4.分块学习:

就是学习套路。把知识拆解成各种不同的“块”,通过各种重复训练,这些“块”就会以脑神经元连接的方式“长”在你的大脑之中。——这里我们说的“长”可不是比喻,而是切切实实地,你的大脑里出现了这么一个硬件组织。

脑子里长了这个“块”,就好像一台计算机里安装了一个子程序一样。将来要用到这个套路的时候你就根本不用有意识地现场琢磨怎么办,系统直接调用子程序,你可能完全无意识的就把这招给使出来了。这才叫流利。

5.刻意练习:

你已经知道这个方法了,我们再重复它的几个特点:

*只在“学习区”练习

*把训练内容分为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直到把这个套路“长”在大脑之中

*练习中要随时获得有效的反馈 —— 考试就是很好的反馈

*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 所以刻意练习不好玩

刻意练习的一个关键,就是要脱离舒适区,只在压力状态下做事。成长来自打击,技艺来自斗争。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直到掌握为止,我们要的就是这样“有成效的失败”。

6.贝叶斯学习法——因果关系方法

一个15个月大的婴儿学习事物因果关系的速度,会比年龄比她大的孩子更快 —— 这是因为婴儿大脑的可塑性更强!之前掌握的信息越弱,你改变自己看法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是为什么小孩学东西比大人快。不断地猜测、试探、调整猜测,观点随着事实发生改变。就是婴儿的学习方法,这就是贝叶斯方法。

7.思维模式决定学习成绩

人对智能的思维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所谓“成长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就是你认为学习不在天赋,而在于努力,只要努力用功,什么东西都能学会。

另一种叫“固定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就是你特别相信天赋的作用,擅长的东西就是擅长,要是不擅长怎么学都没用。

显然成长思维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8. 认知信念决定学习能力

心理学家有一个概念,叫做“认知信念”(epistemic belief),意思是一个人对知识和获取知识的看法。

简单认知信念认为知识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事实,一旦被发现就不会再改变,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被动的过程,权威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个人观点一说。

复杂认知信念则认为知识是一个互相连接在一起的复杂体系,每个知识都和别的知识有所联系,而不是孤立的。知识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演化,将来新的证据和新的论证方法可能会改变现有的知识,所以也可以说很多知识是不确定的。

具备复杂认知信念的人可以在冲突信息中随时获得新知,不断进步。而具有简单认知信念的人一遇到冲突信息就感到困惑、挫败感、焦虑,甚至厌烦,他们或许能靠一技之长安身立命,但是在见识水平上,最后恐怕难以跟上时代潮流。

9.学习的三个层次

如果你学的是人文学科,那么学习大概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学事实”。你得记住哪个年代发生什么事儿,哪个皇帝有什么政策之类。

第二层是“学观点”。比如怎么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甚至各位名家的观点,你得知道。

这些事实和观点,固然是必备的专业素质,但是如果你毕业以后就不搞这个专业了,它们就只是谈资而已。

第三层,是“学方法”。你能不能直接考察一下当时的原始材料,比如说太平天国相关的经济数据,清朝大臣的什么奏折之类,从中得出自己的观点,还能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观点。这才是批判性思维,这才是真正值钱的技能。

10.好学校能提高学习成绩?

学校的最重要作用是提供了一个社区环境。学校对学习的作用是安排学习内容、监督学习进度、考核学习水平、交流学习心得。学校对社交的作用可能比学习的作用大多了。至于说“学习”这个动作本身,那是你自己的事儿。

11.学得快就是聪明,学得慢就是笨?

在心理学家看来,学习的快慢,并不是一种“特性”,而是与“情境”相关的。有的人学这个快,学那个慢;有的人学这个慢,学那个快 —— 你并不能从一个人学习某个特定东西的快慢来判断他的能力。

12.搜索引擎可以代替系统性学习?

搜索引擎不能取代系统性的学习,有两个深层的原因:

一个是有些知识是分层的,你必须先理解了底层的,才能理解上面一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也许上网查了就能用,但是更高级的东西,查到公式也未必会用。

那我知道并且理解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概念行不行,为什么非得背下来具体的公式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模式识别问题。熟练使用,或者有创造性的发挥,一个主要技能就是模式识别。

比如下棋,表面上看棋盘上的局面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在高手看来,不过就是若干个套路的灵活运用。如果你事先非常熟悉这些套路,那对手一动,你就知道他的意思。如果只知道有套路,但是记不住套路,那就很难看出来。

还有一点,也是关键的一点:搜索引擎只能被动回答问题,但不能“主动”给你提示。你至少得先知道该问什么,才能用上搜索引擎。而对于高级的问题来说,可能外行根本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什么信息是缺失的,也问不出什么好问题。

13.该选择什么领域学习和下功夫?

这个策略大约是这样的 —— 

第一,每个人应该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去学。你得觉得干这个事儿特别有意思,生活才能幸福。

第二,为了获得更好的社会适应性,最好有一点跨界的知识。现在最适合文科生的就业领域是把自由技艺和新技术结合起来。同样道理,就算一个人以技术为生,也应该学点批判性思维,最起码掌握一些表达能力。

第三,想要取得很高的成就,你得至少在一个领域有比一般人高很多的水平才行。

一个办法,是你在一个领域取得比如说前5%的水平。比如你是top 5%的程序员,那这个技能就是你的决定性技能。

另一个办法,是在两个领域同时达到前25%,只要你能把两个东西结合起来,你就是顶尖人才。

不管是哪个办法,你都要在一两个领域内成为高手才行。一个在四个领域都是普通水平的人,就没有多大意思了。

所以你必须非常专注地在某一个、最多两个领域长期苦练。在你专注的这一两个领域,你在乎的不是自己的*绝对*水平够不够用,而是你*相对*于同行来说,是个什么位置。那么这就是永无止境的功夫,不存少花功夫多办事儿。而对于辅助的领域,则是够用就行。

14.该学文科还是学理科?

首先取决于你喜欢什么。其次你要考虑到数学和物理这些东西涉及到人脑的所谓“流体智力”,说白了就是要求你的计算速度特别快 —— 而“流体智力”在二三十岁左右开始就要走下坡路了。所以学数学、物理就跟学踢足球一样,必须从小就下功夫,别等到30岁了才想起来学 — 并不是没有成功的例子,但比较罕见,而且肯定比从小就学费力。

反过来说,历史、政治、文学、哲学这些东西,比较讲究知识的沉淀,更多的是依靠大脑的“晶体智力”。晶体智力不容易随年龄退化,稍晚一点再学也来得及。

15.到底什么知识最有用?

从学以致用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对“知识”大概有两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是把知识当做一本使用手册。你想象全部的知识都写在这本手册里,而这个手册上写的都是“遇到情况 A,我们应该怎么怎么办”、“遇到情况 B,我们应该怎么怎么办”这样一条一条的明确指导。学习这本手册是一定得有很好的记忆力,记住多少条才*有可能*用到多少条。而且就算记住了这两条,如果在生活中根本就没遇到情况 A 和情况 B,那还是等于白学。

第二种态度,是根本不在乎一招一式的用法,而致力于构建一个知识体系。你学习一个知识并不是为了有朝一日用到它,而是为了*理解*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这第二种态度,才是高手的态度。

你很难抱着实用的目的学习广泛的知识 —— 到底哪个知识有用,应该在各个领域投入多少时间最划算,这种优化问题根本无解。通才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对付复杂问题和不确定的局面。

也许“什么什么知识到底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就错了。如果哪个知识都可能有用,那你最应该关心的其实你对什么感兴趣。真正的斜杠青年追求的不是简历上多几个斜杠,而应该是培养广泛的兴趣,把知识本身当成回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易效能5.0第十二周践行报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lj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