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微型课设计
文|张爱敏

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导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回忆我的母亲》。
在文章中,作者朱德深情地回忆了母亲的一生,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文章开篇,作者写道“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一起读)——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这里,交代了写作的——缘由,高度概括了母亲——勤劳一生的特点。
我爱我母亲——也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情。
接下来,文章具体描述了关于母亲勤劳一生的几个典型事例。
下面开启我们今天的学习之旅:
任务一:用小标题概括母亲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形象。
提示:如何用小标题概括事件呢?
一是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二是以主要人物为表达对象进行概括;
三是结构力求完整,也就是说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对。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提取关键信息,圈点批注,为分享展示做准备。
好!同学们已经阅读完毕,请各小组组长组织成员小组内交流,四号同学做笔录。好,开始。
好,交流完毕,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小组的交流成果。
1.含辛茹苦,养育子女;
2.每日不歇,辛勤劳动;
3.边做边教我生产知识;
4.聪明能干,善于持家;
5.同情周济,更苦的人;
6.同情理解,敬佩爱戴;
7.节衣缩食,供“我”读书;
8.依恋土地,习惯劳作;
9.支持事业,甘当农奴;
10.直到老年,不辍劳作。
通过分享、质疑、探究,小标题拟定我们已经达成了共识。大家也对拟小标题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与实践,再接再厉哟。
任务二:
请把握典型事例,结合相关生活背景,体会母亲的品格。
生1:在贫苦的家境下,写了5个典型事例,就体现了母亲的勤劳俭朴,宽厚仁慈,聪明能干的品格。
生2:在八、九段,在遭受天灾、地主欺压的日子里,母亲还能节衣缩食供“我”读书,体现了母亲的不怕困难。
生3:在11—13段,作者写到“我有能力接母亲过上离开土地的日子”,但她依然依恋土地,习惯劳作,支持事业,甘当农妇,不辍劳作,直到老年。母亲“勤劳一生”的品质跃然于纸上。
师:把母亲的事件放在不同的境遇中,更能体会到母亲的坚韧顽强,勤劳能干,有朴素的反抗意识,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啊?
请看大屏幕:
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
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
——《党史博览》2003年第10期
正是有这样的母亲,才有了儿子朱德一生光辉岁月。请看大屏幕,一起读——
朱德:简介略
也正是如此,朱德母亲去世后,才会引起全党对她的尊重与缅怀,才会写下这篇朴素的回忆性散文。
任务三:阅读重要语段,体会朱德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母亲的品格?如何在回忆中表达对母亲感激和怀念之情呢?
生4:我选第五段,这一段总括了母亲每日劳作的情况,饱含情感。特别是第三句描写母亲劳累的模样,表现出对母亲的心疼关爱。同时,叙述了我的表现,侧面交代母亲对我的教导效果,表达对母亲的心疼、赞美、感激。
师:母亲每日劳作,甚是劳累,作为儿子很心疼,很体贴。更是侧面交代母亲对我的教育效果,字里行间都是感激与赞美之情。一起读第五段——
生5:我选第六段,身为佃户,生存很艰难,但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善于持家,维系用度,但也能让一家人吃饱穿暖。
师:善于持家,聪明能干的母亲。采用对比手法,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怀念。特别是最后一句叙述,侧面体现母亲用心持家,任劳任怨的特点。可谓是发自内心的赞叹敬重。请同学们一起读第六段——
师:同学们,通过梳理典型事例,我们发现作者在平实的叙述中展现对母亲的感念深恩,用对比等写作手法展现母亲高尚的品德。
下面同学们再看第7到13段,看看朱德又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的?
生6:我选第七段,这一段交代了母亲生活的家庭环境很和睦,大家都各司其职,任劳任怨。特别是朴素的阶级意识与勤劳简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是的!这一段虽然没有具体写母亲的形象,但交代了母亲生活的家庭环境,在家庭熏陶中,母亲勤劳简朴,特别是在家庭成员的相处中凸显母亲宽厚仁慈的品质,字里行间都是对母亲的敬爱之情。一起读第七段——
生7:我选第八段,这一段交代了社会背景,遭遇天灾,又逢地主欺压,特别是“吃大户”的情形,再次把母亲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艰难的生存中。
师:是啊!这就是母亲,忍耐而坚强。她惯于忧患,惯于忍耐,惯于勤劳,这些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同情理解,敬佩爱戴之情。
师:同学们,通过对七、八段的梳理,我们发现表达深切怀念之情还可以通过平实的叙述交代家庭和社会背景,从而在典型的环境中展现母亲形象和品格,表达对母亲理解、敬重、深切怀念之情。
生8:还有第八段最后一句“母亲沉痛”,第九段最后一句,以及第10段最后一句,12段中“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字里行间无不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师: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呢?——叙述。对,运用叙述的表达方式按时间顺序交代了母亲对我思想上的启迪与行动上的支持。
我们一起读读这几句话吧!
生9:我找的是第14、15段。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给我强健的身体、勤劳的习惯……教给我生产知识和革命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产。
师:一起读14、15段。这两段采用议论,再次强化了母亲对“我”深远的影响,饱含对母亲深层次的感激之情。
那第16、17段呢?与前面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吗?
一起读16、17段——
生10:这两段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先表达母亲离我远去的哀痛,再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师:由此可知,作者在回忆中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既有平实的叙述,也有夹叙夹议;既有典型环境中的展现,也可采用对比中凸显。
布置作业:
小练笔:在你的人生记忆中,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位特别的长辈,在你的成
长中给你无限的鼓舞与力量,让你对他充满了崇敬和感激之情呢?请你用叙述为主、议论抒情为辅的表达方式,将记忆中最典型的故事和最真挚的情感书写下来吧!
来荐读:
很多作家都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比如邹韬奋的《我的母亲》、老舍的《我的母亲》、里柯克的《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等,请同学们阅读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体会不同作者的不同写作手法。
附教学目标:
1.通过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了解母亲的品格和对作者的深远影响。
2.结合社会背景,感受平实语言中蕴含的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了解母亲的品格和对作者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
结合社会背景,感受平实语言中蕴含的对母亲的感念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