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569411/7fee66bf090d51b9.jpg)
教学目标:熟读课文,与《风俗通》对照,看作者做了哪些改造,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课型:20分钟微型课
教学过程:
一、熟读课文,说说女娲在作者的想象下扮演了哪些角色。
提示:通过作者的联想和想象,《女娲造人》中的女娲形象更加具体丰满。她不仅是神,也是人,更是母亲。
试以下面的句式说话。
女娲是神,因为————————————
女娲是人,因为————————————
女娲是母亲,因为————————————
1、神:具有非凡的能力,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
2、人: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
寂寞孤独,从而产生造人的愿望;
水中“喜”或“生气”的面容,诱发她的“灵机”。
3、母亲:母亲的情感、情怀和精神。
“妈妈”的呼喊,充满温情爱意;“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
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
二、小结。
作者凭借《风俗通》展开联想和想象,写成了有故事有温度(有故事情节、有人物情感)的神话故事。本文来自古代典籍,又比原著更加具体,更有想象力。
三、作业。
课外阅读其他民族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看看先民们的想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