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的人生其实可以不一样

作者: 石洧熙 | 来源:发表于2018-06-08 19:47 被阅读13次

    1

    天下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天妒英才,赍志而没。

    公元前168年一代佐世之才梁怀王太傅贾谊夭逝于长沙,年仅三十三岁。此时他已经不被重用多年。

    贾生是难得一遇的大才之人,汉文帝是难得一遇的尚贤之主。有才之人在好才之主手下,却被废置而死。这不科学!

    苏轼在《贾生论》中如此说:“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贾谊是典型的少年天才。出生于洛阳,十八岁就因为能诵诗属书闻名于乡郡。文帝年间被河南守吴公举荐秀才,说他“颇通诸子百家之书”被汉文帝召为博士。

    年少成名的贾生,弱冠之年意气风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生尽为之对” , 如此少年深受汉文帝喜爱,仕途自然大鹏一日同风起。不满一年已经做到太中大夫。如此以来,位列公卿也只是时间问题。

    优秀的人一定是有想法的人,有想法的人一定是不安分的人。

    已占尽风光的贾生向汉文帝提议天下安定多年,应该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兴礼乐、诸侯都要回到自己的封国。正当贾生踌躇满志的时候,他不知道他的政治生命也将戛然而止。

    想象丰满的改革遇到现实骨感的抵制。被触动利益的权贵怎能容这二十出头的毛小子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周勃灌婴相继向汉文帝尽谗言,说贾谊这个洛阳来的小子任意妄为,专欲擅权。三人成虎,汉文帝至此疏远贾谊。

    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即日赴任。

    2

    当时的楚地还不似现在的光景,荒蛮之地其地卑湿。贾谊抑郁潦倒,感觉自己命不久矣。也于此时写下了著名的的《吊屈原赋》。不久之后又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贾谊认为自己为傅无状,日夜痛哭不久夭亡。

    直到今日,我们在为贾谊慨叹惋惜的同时也在思考,或者贾生可以有另外一种命运?

    以贾谊的才智本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毁了贾谊的其实就是贾谊自己。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不太愿意接受但是确实如此的结论——有大才者必有狷狂性格,往往恃才傲物,往往脆弱的不堪一击。

    3

    在追求自己的理想时,往往不去主动寻找机会。

    想着“酒香不怕巷子深”,实际上“酒香真怕巷子深”。

    孔子周游天下诸国推行自己的主张,只要是稍稍有一点道义的国家他都会去争取。到楚国,先叫冉有子夏去打探情况。为了使自己的主张在卫国可以实行,不惜冒着弟子的指责去见南子。自己有才能很重要,但是万事俱备也不能欠了东风,这东风是要自己去借的。梦想自己像诸葛卧龙一样得刘玄德慕名三顾茅庐,也要看看自己的才能能不能及孔明十一不是?

    不是汉文帝不用贾谊,是贾谊不用汉文帝啊!

    4

    在追求自己理想时,往往不爱惜自己。

    自己的才能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便想着德能配位,便去四处求索。太理想主义,往往会被生活打脸。想象和现实不符,有才之人往往会日益消沉。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缺乏一个好的心态,这也就好理解《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的疯了。孟子的主张不背齐国采纳,仍坚持停留三个昼夜不离开还在说“王庶几召我”,“方今天下,舍我其谁?”

    在这里无用武之地,然后可以就知道在其他的地方也没有用武之地了吗?

    5

    在追求自己理想时,往往急于求成。

    青年才俊,胸怀大志。往往缺少过来人的沉稳历练,做事情总想一蹴而就。前几年有一个北大高材生入职某公司时便向领导递了一封万言书,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直言公司发展的问题。结果却是被辞退。公司需要人才也允许建议,但是年轻人!你才入职不久,实际情况还没摸清。纸上谈兵的赵括让赵国大败的例子还被人们引以为戒哩!

    说回来,贾谊二十出头便想着让整个朝廷弃其旧而就其新。难啊!贾谊是歌有才的人但不是个有智慧的人。如果他在上得到君主信任,在下得到大臣拥戴,对于绛侯灌婴之类的人如果不屑与之为伍,坚守原则的同时取得他们的信任。那么贾谊的人生可能不会是这样,可惜历史没有重来。

    欧阳修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可以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丞相)。而反观韩愈柳宗元,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文采不相上下而智慧可就有区别了。光靠一腔热血其实往往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是说正直不好,但正直不是愤青,是一种我可以随着情况的改变改变却不改变自己的原则的态度。

    4

    在追求自己理想的时候,往往不善处于穷时。

    还说贾谊,被贬长沙而做《吊屈原赋》《服赋》,其辞抑郁悲戚。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就有两次提到“自以为寿不得长”。人生就是有很多不开心啊,不开心是一天开心也是一天。如果最浅显的道理你明白,那么请你过好这一生。去等待时机,知道默默地等待变化的邓小平便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5

    读史可以明智。贾谊们!希望你们有大志的同时也有大量,有才的同时也有识。

    最后用苏轼的《贾生论》中的一句话结尾: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贾谊的人生其实可以不一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xz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