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与学生之间难免会经历磕磕碰碰,甚至唇枪舌战。被学生气到哭鼻子的情况有过,被学生温暖到感动的情况有过,被学生讨厌,被学生喜欢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在教育圈子里兜兜转转十来年,什么样的情况碰不到呢?我们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个性的形形色色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每个人的在校状态自然也就参差不齐,各有特色。
而我,在面对学生们的各种突发事件时,很多时候,都有点束手无策的无力感。学校的一位副校长对我的评价就是“没性儿”,他口中的“性儿”就是没脾气,不会跟学生急,不会吵学生……这些,我真不擅长。因为这,我是经常受到这位领导批评的,他教训我要厉害起来,才能镇得住学生。
刚来学校时,我曾被领导训哭过,为此,我也伤心赌气过,甚至想过换个行业,因为以领导的标准,我可能并不适合当老师。后来,我也学着厉害起来,板着脸,不跟学生说太多,让学生以为我很严肃很厉害很不好惹。但我发现我真是装不起来,吵学生的声音厉害不起来,对学生说狠话也不会,而且过不了两周,照样又与学生说说笑笑,上课热热闹闹。为此,我也很苦恼!
后来,我想通了,我为啥非要改变自己呢?我不厉害、学生不害怕我又怎样?我为啥非要让学生怕我呢?与学生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不好吗?我决定放弃自我改变,我就是我,也变不成别人。我想起了书上说的“温和而坚定”的话,对自己的孩子适用,对学生不也一样吗?只要我对孩子们真心以待,他们犯错了,我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教育他们、引导他们,不也能达到目的吗?为啥非要凶他们呢?
其实,我们还是要遵从孔夫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一个班的学生各有特点:学情不同、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我们还是要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有些学生本身学习能力就很强,对知识的渴望让他们无论上课,还是下课都相当自觉,这类学生需要我们长篇大论地教育吗?需要我们厉害他们吗?显然没必要。而那些经常大事小情不断的学生,我们又要区别对待了。
比如,我们班有个女学生,老师在的时候永远一副乖乖女的形象,上课一言不发,规规矩矩,我一直以为她是一个让父母放心、让老师欣赏的好学生。可通过学生的日记,我才了解了她的另一面。下课拉帮结派,一副大姐大的“社会姐”(学生日记中对她的称呼)形象,谁惹着她了,她还会威胁别人。更让老师大跌眼镜的是,她居然明目张胆地在班上与她所谓的男朋友搂搂抱抱,坐腿搂腰,一点都不避讳。面对这样一个女生,应该如何处理呢?显然并不是吵她一顿、凶她一顿能解决的事儿。这种事儿还是要通知家长的,他们有知情权。在学校我们也要循循善诱,引导她正确对待男女关系。
作为老师,只讲批评肯定是不行的(当然批评也不单单是吵学生),我们应该让批评和表扬共存。既让学生感受到批评的“痛”,从中收获应有的教训,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表扬中的“爱”,从中收获鼓励和赞美,让他们为自己的努力而自豪。
教书育人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曲曲折折、坑坑洼洼才是常态,让我们且行且看且学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