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我看过很多推荐,一直没有看,记得最早听过是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会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是个名句;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了在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讲了意义疗法。
和朋友讨论过很多次人生是否有意义,书中倒是给了个答案;
首先作者认为追求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动机,而生命意义是独特的,只能有特定的某个人完成。即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生命意义。但是作者认为生命意义的问题实际上被颠倒了,人不应该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每个人提出了问题,个人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问题并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我突然想到一个类比,生命就好像是做一张问卷或者说是一个个选择题,每个人从起点出发,选择不同的答案决定了接下来走的路以及遇到的新问题,有些人随着问卷的回答提前预料到生命的意义,选择了这个方向并向之努力,有些人回答完最后一题才得到答案,也许是答完最后一题才发现答案和预期的不一致,更有些人到死也没有完成答卷,或卡在某个问题上不回答或在某些问题圈中不停跳转(比如性格测试之类的问卷,有些问题会不停的跳来跳去),从这个类比来看,生命的意义就是会不停变化的,每一刻都可能不同,如果没有就一直去寻找,作者在书中给出了三个方向:成就、爱和忍受苦难的态度;遭受过苦难从而达到了某些令人叹服的成就的例子我们也多有耳闻,比如霍金,比如各种身残志坚的正向例子,但是作者着重强调遭受苦难不是寻找意义的必要方式,即使遭受苦难,人也可以找到意义,前提是痛苦是不可避免的,否则更有意义的事是去消除痛苦,否则就是自虐。
书中还提到了一些有趣的心理治疗,比如反意向疗法,通俗的来讲有两个心理现象:越怕什么越来什么,越想得到什么越得不到什么,比如越是害怕脸红在某些场合越容易脸红,越是想要快乐越容易不快乐,那么可以利用这个心理现象,在某些场合时期待自己脸红来达到不脸红的疗效;
这本书的第二部分还是有点难懂和琐碎,但是很值得看,我会列入二刷的书单;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