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月四号到昨天,16所学校全部听完课,打开听课记录,58节课,16篇听课记录,提炼94个当场引发灵感的有价值的或大或小的问题,手机上拍出387张上课老师和学生的风采照片,看到男老师大气从容的设计,感受女老师温婉细腻的分析。从师生互动到生生合作,从演示实验到分组讨论,从传统课堂的精髓到项目式课堂的创新,从大情境的任务分解到小情境的生活挖掘,从大单元的设计到课标的理解,从化学观念到科学思维,从科学探究到科学态度,从实践到责任。看到了课堂中化学课程的价值,也看到了化学人默默努力,不求名利只为学生奉献的无私付出。看到了学科组长心中一盘棋的若重若轻,看到了化学团队互相托举的合作共赢,看到了实验小桌子,投屏大技术的运用。收获很大,深受感动,深耕在教室里,总能发现美,感受爱,触摸到光。
今天开始进行两校联合教研,也开始把观课议课的主题教研慢慢传递给我们的老师们,没有不愿意成长和学习的老师,每个人都那么热烈和求知若渴,只是有人深藏在心底,有人溢于言表。
观一节好课,如同看一场沉醉的且能共鸣的电影,久久回味无穷。观一节有待提高的课,如同听一场观点不同的辩论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
如同今天联合教研起了一个极其有韵味的标题:“化境”一般。想起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其广义的理解来说,是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在精神上不断地丰富和更新的多方面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各种现象都具有深刻的个体性:某一条教育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无用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就是荒谬的了。”不同的情境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站的角度不同罢了。
好的,这一轮课,我觉得很过瘾,下一轮继续深挖,于我自己而言,还要更加专注于学科的拓展和深潜,不仅是价值的认知,方向有了,具体操作也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