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自信,通俗的解释就是自己相信自己。也就意味着我们会有一个目标,同时相信自己有能力达到这个目标,这种状况我们就称之为有自信。而没有自信,那就是相反的状态,觉得无法达到这个目标。
首先,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去评判他的目标是否客观理性,符合他现在的现实状态。如果我们设定了一个超越现实的目标,远远超出我们个人能力的目标,这个时候所引发的不自信状况,那就不是这些问题了,是对于个人能力估计不足的问题了。
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需要因此去否定孩子的目标,我们可以把这个目标设定成一个大的发展方向,然后把目标解析为不同的小目标,分别处理。
孩子有能力兑现这种阶梯性的小目标。在逐渐兑现的过程中,孩子也在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增加自我判断,能够可以从更加客观全面的角度认识自我状态。这样在今后设定目标的时候,也会更加理性客观。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的自信心自然也就有所提升,而那种不自信的状态,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不要盲目鼓励孩子,让孩子坚强起来,积极去面对。
以下还有几个家长的提问。
问题一:禾沐老师,我的孩子平时总是高度自信的状态,觉得好像什么事儿都不是事儿。但是事实上,他其实这是一种盲目自信,很多的事儿他根本就做不到。我还不好跟孩子说太多,怕打击孩子。但是不说,他一直这样也不事儿。您给我支个招,看看怎么跟孩子沟通一下。
我给你的回答是:自信+能力,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成就。孩子如果盲目自信,有可能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回避自己的能力不足。我们可以尝试,在不触及孩子盲目自信问题的前提下,直接讨论如何增加能力的问题。可以以让效能更高,或者是更好的实现目标等点进行切入。随着能力的提升,孩子慢慢就能够对自己有更加客观的了解了,那种盲目自信的状态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问题二:孩子回家总是说别的同学和老师排斥他,自己在班级里面受气。有些时候还会跟我说同学会打他。可是我跟老师和其他的家长了解之后发现,人家只是在后面拍了他一下,跟他打招呼而已。我跟孩子解释,孩子也不听。我是没招儿了,禾沐老师您给我一些建议吧。
我给你的回答是:孩子有种感受,基本都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和自卑情结导致。我们可以跟孩子沟通一下,为什么老师和同学要组合起来针对他一个人呢?另外,可以尝试换位思考,如果他在后面和别的同学打招呼,也拍了别人肩膀一下,他的本意是什么?也是想打对方吗?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逐渐融入到团体中,学会正确理解他人行为动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