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想象的人,往往很自负。而自负易致迷雾,把意愿当作事实。
张怀瓘就是这样的人,在书法上自以为是、自命不凡,曾自负自己的草书可以独步于天下数百年。一本正经的自我标榜,吹嘘夸耀,毫无古人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从他这段书论已初见端倪。
南朝宋人薄绍之书法
原文:子敬殁后,羊、薄嗣之。宋、齐之间,此体弥尚,谢灵运尤为秀杰。近者虞世南亦工此法,或君长告令,公务殷繁,可以应机,可以赴速。或四海尺牍,千里相闻,迹乃含情,言惟叙事。披封不觉,欣然独笑,虽则不面,其若面焉。
妙用玄通,邻于神化。然此论虽不足搜索至真之理,亦可谓张皇墨妙之门。但能精求,自可意得,思之不已,神将告之。理与道通,必然灵应,有志小学,岂不勉欤!古之名手,但能其事,不能言其意。
今仆虽不能其事,而辄言其意。诸子亦有所不足:或少运动及险峻,或少波势及纵逸,学者宜自损益也。异能殊美,莫不备矣。然道合者,千载比肩,若死而有知,岂无神交者也?——张怀瓘《书议》
译文:王献之去世以后,他的草书由羊欣、薄绍之继承。在南朝的宋、齐之间,王献之的书体更加普遍风行,以谢灵运最为优秀杰出。离得最近的虞世南也善于此法。有君主的告示法令,公务频繁,用此随机应变,即可以提高速度。全国各地的书信往来,千里互通音信,表情达意,思考叙事。拆开信封,不觉欣然自乐,虽然互不见面,却如同相见。
巧妙运用玄通,就会接近变化神妙。此言论虽然谈不上寻找什么至真道理,但可说是显耀翰墨书法的奇妙之门。只要能精益求精,自然可以称心如意;思考不停止,神明自然会启示你。将法则与方向相联通,必然会灵验。有志向研究书法的,岂能不勤奋努力呢!古代学书的名人高手,均有善于书写草书的,但却难以表达其意境。
我本人书写草书虽然能力不够,但总可以表达出草书的意境出来。上面所列诸家,都有不足之处,或者欠缺草书运动与险峻的风神,或者少有草书波势及纵逸的气韵,后人要学习的,须得自去补损取益。突出的能力、特别的德行,是不能不具备的。然而志同道合的人,尽管经历千年也会一个接一个的出现,假若王献之死而有知,岂能没有神交的知音呢?
古代书论分享|日更第35天|张怀瓘《书议》辛丑·仲冬·十一月初三
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 唐人摹本
释文:新婦服地黃湯來,似減。眠食尚未佳,憂懸不去心。君等前所論事,想必及。 謝生未還,可(何)爾。進退不可解,吾當書問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