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今小汐
这几天,一条关于“抢修工最美双腿”的新闻刷爆朋友圈,讲的是一名61岁的抢修工,为了摸排水管爆管处,先后四次扎进污水里摸排管道,在扎进污水时,只有两条腿露在外面,照片在朋友圈获得众人的点赞,为抢修工不怕脏、肯吃苦的精神点赞,称赞这是“最美双腿”。
之后,又有记者去采访抢修工,得知这是淮安市洪泽县自来水公司的抢修工王兆福。
据记者采访,王兆福潜入水中摸排爆管情况在他的10多年职业生涯中并非首次,而当天的这一幕恰巧被路过的一名群众拍了下来。当他看到自己的照片时,还憨憨地说“丢死人了”。
我在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也深深为王兆福的这种精神所打动,污水之下,泥浆满灌,他却有勇气潜入其中。这几天我在学游泳,练习水下憋气,深知那种滋味,倘若把握不好,便会呛水难受。
当看到这条新闻反复被大家转发时,我却有了一连串疑问:
图片来自网络1、61岁,难道还未到退休年龄?这是一个颐养天年的年龄吧?是什么原因还让他冲在抢修一线?这个单位再无年轻的抢修工了吗?
2、必须要用这种人力潜入水的方法才能解决吗?科技发展迅速、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莫非没有一种设备能够代替这种人力?我不懂维修,也不懂管道排查的相关知识,只是以一个居民的身份和常人的思维来质疑。
3、我看到王兆福在扎进污水里时没有采取任何安全保护措施,万一发生危险怎么办?假设有个闪失,会不会以没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而由个人担责?
4、他是这个单位的正式职工吗?享受各种保险吗?
5、王兆福的“最美双腿”到底是一种荣誉还是一个讽刺?如果是讽刺那又讽刺了谁?
是的,我们赞颂抢修工的敬业,并深深为之打动。但是,我很想让自己的这一连串疑问有个答案。
我们赞颂什么?这赞颂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是不是应该引起大家的反思?
如果管道完善没有爆管是不是更好?就算爆管之后,有一个设备能够轻松测到损坏处是不是更好?如果61岁的王兆福已经安然退休,用不着再年过六旬再扎污水池是不是更好?如果一定要人工扎进污水是不是有一个安全防护措施更好?
曾经,我们宣传过很多典型:某劳模为了繁忙的工作,不能给老人送终,不能伴孩子成长;某教师为了给学生上课,忍着病痛坚守岗位,导致延误治疗,病情恶化……我们向那些敬业的人们致敬。同时,也想说,珍爱自己其实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这让我想起一则故事:某地村庄与小学之间有一条河,一位老师来回背学生过河,落下了腿疼的病,被广为宣传为奉献典型;后来,又一位老师,申请了资金修起了一座小桥,孩子们得以顺利过河求学,但是这位老师的“修桥事迹”却没有“背学生过河”来得感动。
我们该不该为了成全“背学生过河”的感人事迹而放弃修一座桥?
同理,我宁愿没有这条“最美双腿”的新闻,换得一片平安及六旬老人的宁静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