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有幸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听过儿童心理学家张梅玲的课,她在耄耋之年依然能在春节期间活跃在讲台,为一群在职研究生传道授业解惑。88岁高龄的她,依旧神采奕奕,声情并茂。她告诉我们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她说你们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去完成想要完成的事业。
而我那些在职研究生的同学,多数年龄都比我大,也有一些四五十岁的人,即使他们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却仍然有着对知识的渴望,不断寻求进步,试图在往后的人生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77岁才开始学习绘画的摩西奶奶,在80岁举办了个人画展,并逐渐被大家熟知。摩西奶奶说,“我绘画不是为了名声,更不是为了财富,而是为了时光流逝,而我内心安稳。” 她这一生并没有想过要享誉世界,只是安静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却在人世间留下了治愈世人的绘画作品。
那些在并不年轻的时候仍然不忘初心,不顾及世人眼光的人,让我心底感到由衷的敬佩。
然而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听到一些这样的话。
“你现实一点吧,你都快30岁了,你还折腾什么啊?”
“一大把年纪了还要考研, 毕业了就更老了。”
“人到中年还要转行,怎么去跟那些刚毕业的年轻人去竞争,就在这个行业混吧。”
“你这点业余爱好怎么去跟那些专业人士相比,别浪费时间了。”
……
活在这个年代有这样的焦虑可以理解,殊不知那些事情如果不去做,年龄照样会增长。而你又蹉跎了一段年华。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对人越来越苛刻了。大把不到30岁的年轻人在网络上叫嚣着自己已经老了,明明还有大把的青春年华去奋斗。那些仍然在为梦想奔波奋斗的人被说还没有稳定下来真可怜。
每个人的一生仿佛都要按照同一个标准去进行,大学毕业,工作恋爱,结婚生子,过完一生,中间容不得一点偏差。不按照这个标准去生活的人,都会被当做异类。
别人结婚自己也要结婚,别人生孩子自己也要生孩子,别人不再有梦想自己也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罗曼・罗兰说:“有些人20多岁就死了,八十岁才被埋葬。” 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都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人的一生,每个阶段都该有突破,都应有其独特的美好。选择任何一种生活,都该发自本心,而不是来源于周围人的环境或外人的眼光。
如果人能够做到在任何一个年龄段,都可以听从自己的内心,摆脱年龄的束缚,不顾及他人眼光,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这样的品质难能可贵,却可以换来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生。
村上春树40岁才开始写小说。
黄渤32岁之前,还是一名酒吧的驻唱歌手。
马云35岁创办阿里巴巴。
当那些成功案例被世人知晓的时候,没有人会说他们的成功来的太晚。
张爱玲的一句“出名要趁早”固然是好,但是如果你并没有在很年轻的时候取得想要的成就,你持续地努力,你人生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即使我们的努力最终也没有换来我们想要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