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掌控习惯》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坏习惯那么容易养成,而好习惯为何如此艰难?比如说拖延、懒惰、玩游戏、熬夜这些坏习惯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特质,而想要拥有一种好习惯,比如每天读书、写作、运动等,这些似乎特别难于坚持。
只是日常生活中好习惯不仅能左右人生发展的轨迹,其重要程度几乎超越了所有事情。那么我们该如何将一种好习惯坚持365天,甚至更久呢?
在《掌控习惯》中作者传递出一种理念:改变习惯要从塑造身份开始。换句话说塑造身份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养成好习惯。
01
如何从塑造身份开始,养成好习惯
养成好习惯看起来似乎与身份毫无关联,而实际上却密切相关。
这是因为改变习惯并不容易,而且我们容易陷入一种误区:误以为好习惯只是一种自律性,其实并不完全是,而是与我们的身份有关。
没养成好习惯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没有自制力导致,实则是因为身份认知出现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找到试图改变的东西,另一方面是以错误的方式改变我们的习惯。
比如说我们没有清晰的目标和改变的方向,而仅仅只是心理意识有改变的意识,但实际的行动与改变习惯并无半点的关系。
拿读书来说,如果我们只是想把书读完,而不在乎过程与延伸,那么即便是读再多,也不能说养成一种好习惯,只能说是机械式阅读体验。
也可以说这是因为我们选错了自己试图改变的东西,或者说坚持的东西偏离了轨迹,这就会出现越努力越没收获的扎心结果。
02
如何养成一种好习惯,并将习惯融入身份
在《掌控习惯》中,作者提倡可以把身份塑造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培养:
第一阶段,先改变结果。先改变结果的过程是设置前提目标,比如说你想减肥多少斤、你要写多少文章、你要读多少本书、你想赢得第几名等,这些具体的目标是塑造身份的基础与前提。
第二阶段,改变过程。这一个阶段要改变习惯体系,比如说想要减肥要每天运动多长时间,每天写文章要保持在多长时间等,然后定时、定量去按照目标去执行,这个也就是行胜于言的践行过程。
第三阶段,改变身份。第三阶段则是要改变身份,改变身份的意思是要改变价值观、世界观、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外界事物与他人所做的判断。更直白地说我们所要注重的不仅仅是要达成某个单一的目标,更是要从根源上适用于通用型目标,这就是身份体系。
比如说有人让你吃炸鸡,你说:不用了,我正在减肥和你说:不,谢谢,我不吃炸鸡。这是两种不同的身份认知,第一种回答是因为我要减肥,所以我暂时不吃,第二种回答就是斩钉截铁从根源上直接拒绝炸鸡。
两者回答的区别在于:第一种是因为特殊情况,所以我选择不吃;第二种则是我从来都不吃;前者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而后者则是自然而然的选择,它无疑就是一种身份体系的选择。
而自我激励和习惯的形成就是习惯与身份融为一体,越是身份的某一方面为傲,就越有动力保持持续的好习惯。
03
身份认知与我们生活中的关联
真正行为上的改变实际是我们身份的改变。这是因为我们保持习惯的唯一原因就是习惯与我们自己融入为一体,比如像我们每天睁眼后起床、刷牙、洗脸一样。我们做这些事时毫无不适与违和感,因为这些习惯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