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让观课议课形成带得走的东西

让观课议课形成带得走的东西

作者: 丽江hou | 来源:发表于2023-12-23 22:39 被阅读0次

一个学期在团队的陪伴中,在相互的唤醒中,陈大伟老师的《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共读即将结束。陈大伟老师提出的观课议课要以人为本,让黉学和美团队在观课议课中学会去理解,去倾听,去同理,改变了听课评课的样貌,加快了自身专业成长,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共在同行,共同追求更加理想的课堂,共同朝向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前期的阅读,教研组秉持“做中学”的理念,边读边实践观课议课的理念与方法,但考虑到老师们的接受力和负担量,没有按陈大伟老师的观课议课记录表进行观课议课;也因为这样,本次的共读还是属于比较浪漫的感性阅读,并没有深入到课堂,深入到教研,深入到教师的内心,更不要说行动了;更因为浪漫的感性阅读,对陈大伟老师书中的一些问题,就出现了“我知道我不知道”“我知道我不能做”,更多的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问题。

可能是多年深入一线,与一线教师交流的原因,本书在内容设置上分为“上篇”“中篇”“下篇”,其中“上篇”是观课议课推进的理念与实践,“中篇”是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的问与答,“下篇”是观课议课的过程与成果的回顾。上中下三篇的安排部署,不仅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还回答了“为什么”和“从哪里来”的问题,帮助读者厘清认识上的难点,清晰地理解观课议课,为实践观课议课,加快专业成长做了全面的指导。

“中篇”内容,所提出的问题几乎都是我想问的问题,就好像陈大伟老师坐在面前一般,对我的困惑与不解都明镜似的,每一问答都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云开雾散、豁然开朗的感觉。在阅读《问答五:怎样观察和学习名师的课堂教学?》和《问答六:如何填写和使用观课议课记录表》,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如何让观课议课形成带的有的东西?”

《问答五:怎样观察和学习名师的课堂教学?》,这是所有一线教师的疑问。就如同问题描述的“我们都喜欢观察名优教师的课堂教学,希望从名优教师身上学到更多好东西。可是,很多名优教师的课看着很好,但我们就是学不会、做不到……”是啊,小学语文界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法”、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窦桂梅老师的“主题语文”、薛法根的“组块教学”……这是我们无法学习,更是无法照搬照套的。我没有机会亲眼目睹上述大咖的课堂教学,单凭其录像课和教学设计,甚至是教学片段,都让我惊叹不已,激动不已,向往不已。也曾尝试模仿迁移一下,但却是东施效颦,效果不好不说,最后弄个“四不像”。所以,很多观摩名优教师的课,特别是观摩大咖的课的教师,都有“听课时激动,下课时感动,回家时一动也不动”的培训学习现象。那么,名优教师的课是不是佛祖的光环,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看,更不可拥有?如果可以学习,那么要学什么?陈大伟老师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不仅要观察名师的教学行为,而且要体会名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假设和思维;要学习行为背后的理论、决策,学习可学可用的教学策略。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学习名师课堂背后的观念、假设、思维、理论、决策?这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专业阅读和教学实践。只有在同一高度,或是接近同一高度才有对话的可能。因为井里的青蛙是进化论如何也无法理解小鸟看到的世界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长期阅读,长期实践的教师,才能发现教学的真问题,才有深度的思考,才有思考不得的那份念兹在兹的焦灼感。教育是一种点燃,教育是一种照亮。名优教师的课就成为照亮这些老师的课堂,成为点燃这些老师的光亮。这时,名优教师课堂行为背后的观念、假设、思维、理论、决策就成为观课教师与授课的名优教师之间的共同话语系统,就成为同频共振的东西,这时的观课议课就形成带的东西。

与高人来往,与能人共事,与福人相处。要形成带的东西,还需要听取名师的教学分享,争取和名师对话。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曾说,没有什么比一个好理论更富有实践性了(这句话反复阅读后还是理解不透彻,通过昨天晚上请教了陈老师后,知道这里的“好理论”指指导课堂教学的大概念)。学习名师的课是得“鱼”,了解名师教学背后的理论和依据是“得渔”。所以,陈大伟老师还提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和名师对话。针对效果理想的教学行为,询问名师“你有过什么样的思考”“你做过哪些准备”,从中了解效果理想的原因,找到达成良好教学效果的条件,为自己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创造可能性;针对自己不明白或存在疑惑的问题,可以先说“我注意到课堂上有这样的现象……”,然后再用“请问,你是怎么想的……”等问题讨教,以挖出现象背后的原因,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与名优教师对话的过程中,就是顺应和同化的过程,就是知识重构的过程,就是教师生命拔节的过程,就是将观课议课形成带得走的东西的过程,当然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在《问答六:如何填写和使用观课议课记录表》中,陈大伟老师针对具体的记录表进行具体细致地指导。在指导观课议课记录表第五栏“议课的建构”时,陈老师倡导从集体建构的角度出发,建议主持人用这样的话语引出该栏的内容:对xx问题的讨论,我们的收获是……,可以改变的是……”“对xx问题的讨论”说明观课议课是针对问题的,是针对观课者观课时的问题来讨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观课议课参与者的专业成长。“我们的收获是……,可以改变的是……”在说明在观课议课时教师的收获,同时为理想课堂建设贡献智慧。这些就是观课议课中形成的带得的东西,是教师专业成长在每一次观课议课的具体表现。

王阳明的弟子陈九川学识渊博,做事却十分慌乱。为此,他感到不解,就去请教王阳明:“平日里感觉自己学的知识都能掌握,但一遇到事,就乱了手脚,这是为何?”王阳明笑答:“人须在事上磨,做功夫,乃有益,遇事便乱,终无长进。”无论做什么,只有经过磨炼,下足功夫,才能真正有所成就。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陈九川的问题,或者现在就是“陈九川”,但更多的普遍的是比陈九川的问题更加严重。《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共读即将结束,但教师在观课议课的专业成长却才刚刚开始。只有将观课议课的理论付诸实践,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才有可能实现,阅读的内容才能真正成为带得走东西。

教师的幸福在于自身的专业成长,在于学生的茁壮成长。为追求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黉学和美团队将继续共在同行,共赴观课议课的诗与远方。

202.12.25

相关文章

  • 《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3-20页感悟1

    《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这本书是由"观课议课的实践与文化"和"课程建设的问题与解答"两部分组成 。 一、观课议课的实...

  • 观课议课的人性化

    昨天阅读陈大伟老师的《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一书中的《观课议课要以人为本》前半部分《观课议课的人本目的》,对陈老师的...

  • 观课议课1—20页

    第一次听说观课议课是从胡老师那里听说的,陈大伟老师的观课议课,贴近教师课堂,从课堂现象开始! 读了观课议课1—20...

  • 阅读收获——观课议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观课议课聚焦研究,议课不要面面俱到,每位专观课教师要选择一到两个最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观课议课讨论的问题应该源自...

  • 观课议课的观与议

    “课”是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载体。观课议课就是把课堂当成开展教学研究的现场,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去研究如何改善教学,...

  • 观课议课

    观课要分任务。位置要选择适合自己的。 观课是评课的前提和保障。记笔记要详细。形式是几点几分师怎么样,生怎么样。把老...

  • 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 2019年7月12日,通过山东省教师教育网,听了三节课,现在把自己的理解整理如下,不当请海涵。 《平行线...

  • 观课议课

    今天听课继续中,看到一些课堂中的现象,思考一些问题, 1.关于陈述性知识,如何传递给学生(第一次听说陈述性知识应该...

  • 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教研怎样更高效 传统教学研究会存在如下三多三少现象:当哑巴多,发言少;讲优点多,说缺点少;重复别...

  • 观课议课

    1 今天晚上,看直播间的时候,刷到了陈大伟教授的观课议课讲座,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当陈教授讲到反思的时候说道,没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观课议课形成带得走的东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uvc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