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阅读《吾国教育病理》看到了很多第一遍没有注意到的地方。
正处于休高温假的我,极易感到空虚与无聊,前两天都是在不断地刷手机中度过:看视频、看电影电视以及玩游戏。细思起来,一天中除去睡觉时间,剩余的时间里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娱乐。
空虚与无聊从来都不是我们现代人的特有标志,在古代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纣王的酒池肉林,古罗马的斗牛场,无一不是为了宣泄空虚与无聊而追求变态刺激的结果。现代资本社会的异常发达,骤然解决了绝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使得只存在古代社会中贵族阶级的空虚与无聊蔓延至全社会。
社会全体开始追逐一些肤浅的刺激,基于此娱乐业开始迅猛发展。时至今日,我们追求刺激的频率已经由原来的几小时——下棋,弹琴等,变为几十分钟——电视剧、各类综艺节目,再变为几十秒乃至十几秒——抖音,各种段子文。
为什么我们要追求刺激,因为我们缺少,更准确的说是我们缺乏自我创造。遥想还是儿童时期的我们,我们可以盯着一只蚂蚁而一两个小时一动不动,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专注,所以我们很满足。
现如今的我们专注力越来越差,如果没有精彩画面的持续刺激,我们很难保持自己的专注力。说到底那些不依靠视觉来吸引我们注意力的活动,享受它都需要一定的技巧,而不像画面,只要看就行。比如有的人享受弹琴,如果他没有一定的技巧,他是不会沉浸其中;有人享受工作,必然是因为他不仅擅长于此而且能从中发现新的挑战,他享受的是完成挑战那一刹那的愉悦感。有人享受读书,那必然是因为文字能与其脑中的知识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而产生智识的乐趣。
一言蔽之,如果不想自己在闲暇时间感到空虚与无聊,我们一定要发展一种技巧,从而使自己摆脱视觉化的控制,静下心来用这种技巧感受沉浸于某种活动的愉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