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大昭寺:你有皮囊,我有信仰

作者: 吃颗糖啦 | 来源:发表于2017-09-19 10:21 被阅读0次

1

晚上9点15分,拉萨的气温降到13度。

华灯初上,凉风瑟瑟。离开清吧走在八角街上,双手紧插口袋,看着气温骤降的夜晚在驱赶八角街的游客。

“啪、哧。”“啪、哧。”……

两个魁梧大汉在我身旁“三步一跪拜”地向着大昭寺方向朝拜。

我一直以为朝拜的只有年纪较大的藏民——无力改变生活只能选择祈求神灵。

然而我的想法错了,夜晚的大昭寺门外,几十个朝拜者形形色色,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种族。

有的“三步一跪拜”向前推进,不知道他们的尽头在哪;大多的在大昭寺广场,朝着大昭寺的墙跪拜。耶路撒冷的“哭墙”非常著名,难道大昭寺的墙也有特殊意义?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心无旁骛,极其专注地完成跪拜的动作——跪、拜、趴、划、起。然后重复,再重复,好像没有“结束”。

“这几个月我们跪拜了80万下。”17岁的佛家小兄弟回答了我的疑问。

长年累月地跪拜,他额头一大块的血痂非常显眼。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的他热情、谦和,开口就叫我“哥哥”,很主动地跟我说有关于他兄弟俩宗教信仰的事:

再过一年他就要剃发出家了;他们跪拜的护手底部是钢铁做的,不容易坏;问他,这么年轻就出家好吗?他说:“这是信仰的力量”。

墙下一个跪拜的中年藏族妇女动作开始慢了下来,不一会,她累了,就像一根柱子一样杵着注视眼前的大昭寺。

没多久,跪拜的动作又开始了。简直是一盘坏掉的旧影带,不断重演着一幕。

我对大昭寺的“跪拜朝圣”并不了解多少,但直觉告诉我,朝圣者视它如生命。

夜晚从清吧走出八角街

2

夜幕下的大昭寺广场很奇特,没有白天游客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景象:以大昭寺大门侧边的墙为中心,墙前的朝拜者专注虔诚;朝拜者身后的游客,面朝着墙盘腿而坐,嬉皮笑脸地聊着天。

一个男生坐地上一手拿着盒装雪糕,一手不停地搅动,和朋友聊的不亦乐乎;四五个小年轻,围圈盘坐,大声吵闹;几位大叔站一排,以朝圣者为背景,用俯视天下的眼神看向摄像头,而摄影者则扎起马步,认真的样子像极了便秘的大爷。

大昭寺的墙下,前面专注,后面玩乐,滑稽得有点像学校课堂。

我不知道游客是以一个怎样的心态坐在朝拜者身后,当作旅程的免费景点来看,还是当一场马戏来看?

看别人没错,错的是,看不起别人。

初到拉萨,为体验风土人情,我在八角街买了一件藏服穿身上。

可惜我这汉族的小年轻,既没藏民沧桑的韵味,又没衬衣来衬这套藏服。因此这件藏服套在我身上,如同一个裹着浴袍、为了逃避警察查房而从酒店逃出来的嫖客。

当然,这个形象的塑造,我脚上的绿色人字拖功不可没。浴袍一样的藏服也是绿色的,再配顶绿帽子就完美了。

“浴袍嫖客”从八角街走到小昭寺,再走到大昭寺广场,穿街过巷,我收到了不少鄙视的眼光,轻蔑的嘲笑,还有空气中隐隐约约的一声“傻逼”。

大昭寺广场长凳上,我痛定思痛,一气之下扔了绿拖鞋,赤脚走进旅行团成群的大昭寺,走过人头涌动的八角街,最后走到布达拉宫广场。

大昭寺的各路神佛、八角街的藏族风情、布达拉宫的神秘莫测,都无法掩盖我的光芒:

一游客急忙拍拍身旁的伙伴并指着我的脚围观;执单反的摄影师躲在长凳后镜头朝我对焦;远处传来了一把欢乐的外地口音:“欸!老乡!光脚的那个!”……

对于把朝圣者作背景来拍照留念的游客行为,我问过那17岁的佛家小伙:“你们朝圣的时候会讨厌这些拍照的游客吗?”

佛家小伙很坦然:“没什么啊,他们拍他们的,我们拜我们的。”

西藏朝圣者朴实,但我忍不了。

要是拉萨刀具管制不严,我肯定一头拐进商店买把半米长的藏刀,这赤脚的路上我能捅死一个镇的人。

印度很多寺庙规定必须赤脚进去,“赤脚走路”是我对自身坚定不移的信仰,“三步一跪拜”是朝圣者精神深处的虔诚。我们一没违纪犯法,二没打扰旁人,为何得不到尊重和理解?

大昭寺外的游客

3

我把赤脚走路的事发朋友圈后,第二天就有亲戚不远千里地打电话给我说,不要做偏激的事。

我顿时就冒火了,一天下来我乖宝宝一个,中午在藏民餐馆吃了个10块的午餐,随后闲逛在八角街一带,赤脚以锻炼自己的心智,没嫖没赌,怎么就偏激了呢?

三姑六婆一直是年轻人想揍却从不下手的对象,特别在过年期间。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组长图漫画,非常有趣。说的是一个练武之人,过年面对三姑六婆的各种问话,便开始胖揍一顿。

“你都多大了怎么还不谈对象?要不我给你……”一套组合拳把三姑揍在地上;“这工作能赚到钱吗?你要为你爸妈着想啊,你看隔壁村小强……”一组飞踢连击把六婆踹上了天。

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现象,老一辈人认为工作稳定赚钱才是硬道理,认为早点结婚生孩才对得起祖宗。

这是老一辈人的生活信仰,不把这些“人生大事”解决了心里就不安。我们不一定懂,但可以理解。

换过来说,现在流行的不婚主义、丁克族、放手一搏的创业者、在艺术路上摔得头破血流依然坚定的艺术家……对他们的想法、信仰不懂的话,能不能给予尊重与理解?

人们总说:美国人信基督,在绝望时仍不忘向上帝祈祷,因此美国人有信仰依靠;西藏朝圣者不远千里往大昭寺朝圣,不少人还死在路上,这是信仰的力量。而大多数中国人,心里没有信仰,形同傀儡。

不是仰头祈求才叫信仰,信仰重于“信”。

大多数中国人信仰的是“金钱”,旧时穷怕了,市场经济一来,钱便成了改变人生的信仰。同样的,官场者信仰权力,无欲者信仰安逸,浪漫者信仰爱情……

“信仰”不局限于宗教,相信一样东西,因此它能给予内心的安稳,那就是信仰。

一样东西,没挂在嘴边,没双手合十,不代表它不重要,不代表可以随意践踏。

一个人心中的那团火,你可以不相信,不理解,甚至无视它,但不能以自身高姿态将它看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初谁也猜不到一个图书管理员能统治一国。

请尊重每个人心中特有的“大昭寺”。

大昭寺-百度图片

有人信远方,有人信皮囊。信仰没有高低之分,本质都是为了对付这操蛋的生活。

生而为人,何必互相为难。


赤足。感谢当时的勇气
大昭寺-大街上-布达拉宫广场-青旅

相关文章

  • 拉萨大昭寺:你有皮囊,我有信仰

    1 晚上9点15分,拉萨的气温降到13度。 华灯初上,凉风瑟瑟。离开清吧走在八角街上,双手紧插口袋,看着气温骤降的...

  • 西行路上 感觉在飞(46)

    原创 李大叔 清江风情 5月25日 十二、流浪在拉萨街头(三) 在西藏,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大昭寺,...

  • 大昭寺 | 双手合十,举过头顶,这里是信仰的集结地

    “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 “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 就等于没去过拉萨”。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

  • 时光流影

    摄于拉萨大昭寺

  • 【悟行摄影】三拜大昭寺祈福众生

    有人说,到了拉萨,如果你没有在大昭寺的门前晒过太阳,那么就不算到过拉萨。 三拜大昭寺后,我知道这句话的重点是:在大...

  • 拉萨的夜

    拉萨的夜幕要比广州来得晚些 大昭寺广场依旧充满了虔诚与信仰 转经筒在大家的手中不停的转动 仿佛在拉萨就会想到仓央嘉...

  • 【单反每周一图】背影

    设备:佳能70D 后期:Lightroom 时间:2016年12月11日下午 地点:拉萨大昭寺 拉萨大昭寺,朝拜着...

  • 如果可以,我想和你一起去拉萨大昭寺晒太阳

    有远到天上的事,我想了好几年。 譬如去拉萨的大昭寺广场晒太阳。 再过些日子拉萨气温会变得非常舒服,不冷不热,周边地...

  • 是什么原因让你想去西藏?

    你为什么想去拉萨? 因为,这里有我想要的信仰。 拉萨就是世界的坛城,孤独有如皇冠。 走在拉萨城,脚步声、呼吸声、轻...

  • 世界宗教只有一个

    一位羌族女孩。 说她们信仰草原神,lasha。 我在西藏时,听人家说。 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 布达拉宫和城市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拉萨大昭寺:你有皮囊,我有信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cw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