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心理学晨读第36天作业
#早起读书现学现卖#第7期“心理学”专题
书籍:《心理学与生活》日期:2月18日 页码:421-446 第13章 持续行动第36天
(答题时,作业头不要修改,问题不要删除,统计时我们会核减作业字数)
Q75 如何理解一致性矛盾?P429
一致性矛盾是指在不同时间和不同观察者之间进行的人格评定具有一致性,然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评定却缺乏一致性。
例如某人的人格特质是友善,意味着整体而言,从小到大,一直都比较友善,他的亲戚,朋友,同事等,大家对他的评价都是“他很友善”,但并不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是友善的,也不意味着他对每一个人都是友善的,更不意味着他无论在何种场景下都是友善的。比如他在愤怒的情绪下,比如面对他很讨厌的人,比如身处危险中时,他可能会表现出不那么“友善”的一面,但这是正常的,这符合复杂人类的行为特征。
Q76 请结合你自己的情况,谈一下对本我、超我和自我的理解。
本我——"我想要......"
超我——“我应该......”
自我——“我能够......”
当我们在从事一些有难度的事情时,比如小学生做家庭作业,比如我们现在做心理学作业时:
本我——“我想要休息放松,想要睡觉,想要吃东西,想要看电视......”
超我——“我应该主动学习,我应该完成作业,我应该上进,我应该坚持......”
自我——“我能够学习一小时后休息十分钟,我能够完成作业后奖励自己吃水果......好的,老老实实干吧”
Q77 你如何看待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理论的区别?
二者关注的时间点不同。精神分析更注重过往的经历,尤其是婴儿期和儿童期的欲望是否得到满足。人本主义更注重个人在当下和未来的行为和发展。
二者关注的对象不同。精神分析更注重对性,欲望,潜意识的研究,关注充满矛盾,创伤与焦虑的人性。人本主义倡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人追求自我实现。
二者情绪色彩不同。精神分析偏悲观情绪,更悲情,人本主义偏乐观情绪,更阳光。
二者在心理学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价值,无论是在学术方面还是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方面。个人认为,人本主义更符合普通人的心理需求,而精神分析对于特殊的,复杂的案例具有深入的指导意义,更有可能挖掘到问题的实质。
Q78 你在读心理学的书的时候,自我效能的判断是如何的?P444
自我效能是一种相信自己在某种情境下能够充分表现的信念。关键点:某种情境下,相信自己,信念。
我们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运用到了自我效能判断,比如坚持运动,坚持学英语,坚持学心理学,阅读,写作,演讲......
首先,虽然书中没提到任务的难易程度,更倾向于认为只要你的自我效能高,你就能发挥出前所未来的水平来,但是我仍然觉得,如果说任务的困难程度比我们的实际水平高,但限定在某个范围内,那么我们可以竭尽所能超水平发挥,如果难度超过一定值,那么会引发焦虑,导致自我效能低下。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条件,那不就等于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嘛。以心理学阅读为例,如果难度继续拔高几个Level,恐怕整体的自我效能会受影响。
其次,情景很重要。如果对整个环境和过程更熟悉,就会更有掌控感。以读心理学为例,对S老师的了解和认同,对过程的了解(如锁定阅读时间,带着问题阅读,回答问题,隔日讲课复习,查看其它同学的答案等),都有利于我们增强自我效能判断。
最后,相信自己能做到的信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过往有没有过类似的成功经历和案例。如果我们之前经常经历挑战,大部分时候都能很好地完成挑战,那么我们对当下的挑战会更有底气。如果过去想做的事情,大多都做不到,那么即便参加了心理学阅读群,自我效能上也是不足的,随时遇到困难都会让我们打退堂鼓,很容易萌生退意。比如,18年我在APP学英语11000多分钟,持续记笔记10W字以上,我经历过动摇的时刻,但最后都坚持下来了,那么我有理由相信,尽管心理学的阅读过程很艰难,但我还是有信心能跟下去。
每日问题链接:https://shimo.im/docs/hGkSHd79quErcog5/
《ScalersTalk心理学读书晨读讲解》https://shimo.im/docs/87M46JZYRXUM1ScT/
明天(2月19日)早上7:00讲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