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痛苦很多时候也是源于放不下,放不下,烦恼就会越积越多,痛苦也会越积越厚。
“仁”是儒家文化的基本思想,“仁者爱人”,君子要保持仁爱之心。佛学中讲慈悲,与儒家的仁爱相类似。
慈悲心必须要有智慧做引导,不然好心帮助了别人,结果却不是对方想要的结果,不但没有成全对方,反而使情况更加糟糕,那就得不偿失了。
在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这件事是否值得去做,如何才能做好。
仅仅怀着一颗好心、慈悲之心是不够的,一件事情出现坏的结果可能有诸多原因,有时一个人虽然发心很好,却办出坏事来,就是因为欠缺智慧。
智慧能够给人带来幸福,让我们用更加宽广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一期生命,脱离极端化的是非对错,心境更加坦然、泰然。
智慧其实就是决断和抉择,有句话叫“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说的就是决断的重要性。
人总是被愚痴妄想所困扰,它们就像重重的包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使我们身心疲惫,很容易迷失自己。
我们之所以活得那么累,正是由于那些东西明明可以卸下来,我们却死死地背着不放。
韩国有一部电影叫《春夏秋冬又一春》,讲述的是一个和尚一生的经历与境遇。
电影中反复出现一个场景,人拖着沉重的包袱走路,走得非常艰难,传达出来的正是这样的寓意。
世间有两苦,求不得苦和钟情苦。
之所以求不得会苦,是因为明明得不到还要强求;之所以钟情会苦,是因为明明已经失去,却还要死死地抱着不放。
如果能够做到拿得起、放得下,如果能够明白苦求不得就适可而止,如果能释怀所有的离别,便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人、事、物。如此,人生哪里还有那么多痛苦和烦恼?
痛苦和烦恼、喜乐和无忧都在于一个人能否做出智慧的选择。
一个人能不能在必要的时候做出选择和决断,能做出怎样的选择和决断,与他的人生境界息息相关。
境界高的人就好像站在山顶上看风景,站得高、看得远;境界低的人就好像站在山脚下看风景,也许前面只能看到一面堵心的强。
境界越高的人,看得越远,心胸就会越广阔;境界低的人,看得越近,他的世界就会越狭小。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境界,而不是凡事一意孤行,总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
千万不要在自己成功的时候认为是自己的能力过人,也不能在自己失败的时候就把责任归罪于旁人,这样做的人,即便有一点点成功,也只是小成功,成不了气候。
生活就是修行的场所,我们要不断修自己的心,以怎样的心来看待世界,世界就会以怎样的状态呈现在我们面前。
更多关注妙用堂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