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心里一直期待这节课早些到来,因为我自认为我太需要有人敲打敲打我了!在管教孩子这方面我觉得很失败,也很累。所以从来没有主动上麦的我,今天鼓足勇气上了麦。问了潘教授一个问题,我家九岁的女儿写作业时如果没有大人盯着,就很难完成作业,或者放学回到家,先不写作业,玩一会或看课外书,如果大人不提醒她写作业,那今天的作业就会不了了之。请问潘教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娘俩都改变?潘教授的建议是把自家的孩子当成别人家的孩子来教来管。其实看起来很可笑的答案却孕育着大道理。还真是,角色发生改变,内心也在发生改变!就如王建梅老师所说那肯定得客气了啊。
今天还在和同事聊这个话题,大家意见不一,其中一个同事说是:“教出来别人家的孩子是人,能教出自己家的孩子是神。”好无语。

当我看到潘教授的下张图时,我感觉我就是这样的“老师和妈妈”。不管是学生还是孩子,我们眼里的孩子是什么样子,她们长大就是什么样子,就如向日葵总是向着阳光生长,好孩子也是夸出来的。

结合教授的方法,我仔细的想了一下,发现孩子总有她们自己的世界,我不能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的世界。这些天她不及时写作业的原因是因为她在门外找个空地种了几颗花生,已发芽。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她的花生怎么样了;还有她床头的课外书,她也喜欢翻看。而我看到她没有写作业就已经生气了!所以我我忍不住吼她。或许我应该和她一块写观察日记,一起讨论她看的书。


从教授的“聚焦改变”中我也发现了我的问题!没有关心到孩子的成长; 不够细心;不够耐心;更别说引导了,有的只是批评和训斥。
教授为我们列举了好多例子都非常实用。引导我们老师要用爱教育孩子,也要用爱去引导她们。让他们感受到被爱的感觉,他们就会积极向上。有了积极向上到动力,应该不愁找到他们身上的优点了!

每一件事都有AB两面性。如果我们只看到A面的缺点和不足,那么B面就永远没有机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也就很难看到B面的长处。因为你眼睛里看到的都是缺点,所以另一个版面对你来说就和没有是一样的。教授告诉我们扬长可以避短,但是我没有做到。

面对都是草的土地,如果你想种花,请问你会怎么办?你是先种花,还是先拔草?按我们的常识是先除草,教授问,为什么不先种上花呢?花起来了并开花了,所以你的眼睛都是花,这时草已不再重要了!你干嘛先拔掉它?就如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我们不可能让他们都重复着一个模板。
要让他们发挥出各自的影响力来帮助其他的孩子!


也许这首诗我可以写下来,挂在我家里,时刻提醒我!让我做个自带发动机有自带降温贴的老师和妈妈吧!
网友评论